一直想聊聊人性之“善”。
最初的“善”很纯净,很无辜,很不知所措,很突如其来,很恍然大悟。
记得一个故事,故事里的男主角是一个刚从呆了7年的监狱里越狱出来的逃犯,他兴高采烈地想要开始人生中的新篇章,受够监狱里的乌障之气后正准备翻身大干一场。
他走到一个颓败的汽车站,正在考虑要去往哪一个方向。一个羞涩而穿着很乡下的年轻女孩提着两个大大的行李包朝他走来,怯生生地却又用充满信任的语气朝他说:“大哥,您能帮我看下厕所门吗?这是我的行李,我想上个厕所。”——这个破烂的汽车站厕所连一个正经的厕所门都没装。
那双闪亮而朝气的眼睛突然就让他鬼使神差地点了点头。在那守厕所的几分钟里,他尽职尽责地诠释了一个守门人的态度。终于女孩出来,拿起行李向他真诚地道了声谢,继续步入茫茫人海里——他甚至连她的名字都不知道。
然而,他却似乎在那几分钟顿悟了什么,不再停留,他走到了离自己最近的派出所自首。
——故事开始到结束的几分钟里,也许只是一种名为“善”的气息在发酵。
电影《悲惨世界》里的男主角冉阿让从绝望到充满希望、从逃难者到救助者的转变也正是在他避难的教堂里发生的那几分钟,垂泪的圣母玛利亚、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基督、慈悲的神父……人性里还是存在温暖、信任、坚强、善良这些普通而不平凡的字眼,打通生命的任督二脉,流动善行。
善是人性脑神经的分支,是道德世界的吉祥主脉,是促使人性变化的源头之一。
而很长时间,大家将善良和懦弱称为同生兄弟,而我曾经亦深表认同。善良等同于懦弱,不与人抗衡,不随人争辩,甚至在遇到很多事情时节节规避节节退让……俗语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大意便是说的懦善吧!
人们当然对懦善嗤之以鼻、不屑一顾!但仍有人在向懦善的道路上亦行亦远。
我虽认同有“懦善”一词,但以前在路旁边看到乞丐,仍会希望自己能够给予一点帮助。三两块钱一餐饱饭,虽然不多,聊表心意。其时我自己物质生存还没得到妥善的解决,能捐助一两块,心里却宽慰不少,想着自己至少还没沦落到路边求助的地步,至少自己还能稍微帮助这样一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