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焦虑的鸿沟:生活在当下,却担心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现在的事情可以解决,但是在思维中的未来,你是永远无法触及的,这是恐惧的来源。
2、因为思维虚幻的本质,它是脆弱、缺乏安全感、和害怕死亡。所以感受你的内在,身体从思维中接受的是什么,思维经常处于受威胁的状态,那么产生的当然是恐惧
3、因为害怕死亡,所以即使是很小的事情,比如争论,因为恐惧,思维都希望证明自己是对的,要打败对方,当自己出现错误时,以思维为基础的自我就会受到死亡的威胁,因而不承认自己的错误。
4、当你不认同你的思维,无论你是否正确,你的自我感都不会受影响,也就不会争论或者迫切的战胜对方。你可以坚定清晰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是不用攻击或者防卫。你的自我感来自更深的内在。
5、观察你内在任何一种防卫感,你在防卫什么,一个思维创造的形象,觉知这个无意识的反应模式,你的自我意识就会加强和出现。停止无意义的防卫和思考。
6、如何从思维中解脱出来,从思维中去掉时间,认同你的思维就会进入时间的陷阱。你会不自主的生活在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中。这样你的心思完全被过去和未来占据,无法在接纳当下,过去可以给你一个身份,未来代表着解脱的希望和任何一种形式的满足。你会强迫的认同他们,同时逃避当下,实际上都是幻象。
7、当下是你所拥有的一切,任何事情和你自己都是从当下开始,也是从当下进行。此时此刻是你所能做的一切。
初读,也有一个疑问,未来不重要吗,计划不重要吗?必要的时间我们是需要去思考过去和未来,并且利用思维解决实际的问题,作者所说的是不要被思维控制,进入思维无意识的反应模式,思考中要保留意识,能够自由的切换。这样思维才会更好的利用,不至于病态或者控制了你。
就相当于手机拥有强大的功能,当你陷入时则你不时在利用手机而是手机控制你,时常问自己你是思考问题的实体么,是你自己的自我意识,还是思维控制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