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道斌
行走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人群如潮。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刺眼的霓虹灯,斑离繁华。整个城市,如同浓妆艳抹的女人一般,带着几分虚伪和毫无掩饰的势利。喧闹的城市,没有属于我的一席之地,而我,只是这个城市的过客。
宁静深幽的夜晚,总会做一场清甜的梦,梦里回到阔别已见故乡。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一张张熟悉的脸庞,那房前屋后的每一个角落,在睡梦里,竟然都是那样的清晰。
我的故乡,在湖北十堰西部黄龙镇的一个小山村,东西两道蜿蜒绵亘的山脉在嬉戏、相互追逐着,最终汇合在一起,形成一条峡谷。峡谷曲曲折折三十来里,自北向南而下,谓之“小峡”。房屋依山而建,居民多以“朱”、“李”、“蔡”、“张”等姓氏为主,形成一个行政自然村——朱庄村。谷中一条小溪,自上而下,贯穿全村,将整个村庄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如同厚重稳健的脉搏,流淌着朱庄人民的血液,养育着勤劳而又朴实善良的人民和腾蛟起凤的青年才俊。
湍急的溪水,日夜不停地奔流着,从山顶望下去,宛若一条银色的蛟龙,游走在山间。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溪水边的野花,静静地开放,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巍峨的山峰,披着翠绿的衣装,直插云霄。
缕缕绵绵的炊烟,从黛黑色瓦房屋顶袅袅地升起,亦或附在瓦片上,久久不肯散去。那淡蓝淡蓝的烟雾,发出了归家的讯号远远的,远远的,便能闻到柴火饭菜的香味。一群黄牛,在牧人吆喝下,迈着慵懒的脚步,朝牛圈走去;田地里劳作的人们,放下手中的活儿,拖着疲惫的身躯,向村口而来;放了学的孩童,轻盈如燕,飞进家门……这一切,显得朴素而又温馨。
记忆的深处,难以忘却的,还有龙洞潭。
龙洞潭,是全村的龙脉所在。一柱清水,仿佛是一个透明的玻璃柱,从二米多落差的石崖上倾泻而下,形成一道飞瀑,吟唱着歌曲,深深地插入潭中,泛起层层浪花。激起的圈圈涟漪,快速散开来,碰撞到石壁的那一刻,又被狠狠地弹了回来。龙洞潭呈椭圆形,水潭的周围,是一整块陡峭且凹凸不平的巨型青光岩,微微陷了进去,形成酒坛状圆弧,仿佛将一汪碧波,捧在手心。潭边的岩石,在阳光的照射下,泛出幽幽的青色光芒。水潭直径约三米,潭水深约二米,碧绿的清水,清澈见底。
夏日的中午,我们一群幼稚儿童,总会背着家长,偷偷地相约来到龙洞潭,将衣服扒得精光,跳进水里,将水潭塞得满满。时而潜水,时而打水仗,时而游至水柱正下方,任凭瀑布噼里啪啦敲打在头上,早已忘掉了天气的酷热。
夜幕渐渐拉开,乡亲们在酒足饭饱之后,伴着山尖的那一轮皓月和朗朗星光,聚集在村中开阔地带纳凉。孩子们或追逐着空中飞舞的萤火虫,或围在老人的周围,聆听着有关龙洞潭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的战乱时代,为逃避战火,朱氏三兄弟大蛮子、二蛮子、三蛮子从江西大槐树流落至此,并搭建了二间低矮的草房。某个夏天寂寥的夜晚,兄弟仨突然听到鸭鸣声,便遁声而寻,至龙洞潭,方见几只闪着金光的鸭子在水中戏耍。兄弟三人赶紧跳入水中,欲擒住鸭子。谁奈金鸭子迅速潜入水中,瞬间便消失了踪影。大蛮子、二蛮子、三蛮子不敢贸然行动,无功而返。待天明,再次来到龙洞潭,发现潭边有个深洞,深不可测。兄弟仨找来了火把,进得洞里,足足步行了三十多里,在回龙洞,方捉住了金鸭子。变卖了金鸭子后,选址在如今的里头院,扩建了几间瓦房,娶妻生子,繁衍后辈.......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深深地烙下了历史的印痕,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诠释了滴水穿石、金石可镂的涵义,更见证了朱氏家族繁荣昌盛的历史进程。
我未曾目睹过真龙,但我相信龙的存在。一条幼龙,在龙洞潭经过几千年的修炼,待羽翼渐丰时,游至黄龙滩,尔后一飞冲天,从此,留下了龙洞潭的不朽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