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境东南六十里,有桂河村。溎河水由南向北,穿村而过,在河的西岸还有一片属于桂河村的区域,与我们卜家村的街道连接着。这片区域卜家村叫它“东街”,桂河村叫它“河西”,附近村子的人叫它“小桂河”……
这条“东街”有些年头了,桂河董氏由明洪武年间迁此立村,而我们卜家村是嘉靖年间由蒲台县北关迁此。(卜家族谱记载嘉靖年间,蒲台县记载的是成化三年)也就是说我们卜家村立村的时候这条“东街”已经存在了。这条街在我们族谱中是这样记录的:“五十八世迁祖,讳林,行三,明成化三年迁寿光县,所住街名“桂和街”“贞观街””……
这条“东街”,东连桂河村,西接卜家村,扼守溎河桥,是一处交通要道。今天上午和我的老父亲、我三叔、及祥臻大哥谈起我们卜家村的大集时,还专门说了穿过我们村的这条古道:“在没修公路之前,咱庄的这根街就是通潍县的主要道路,唯独桂河村的石桥最宽,赶大车的都从这里过河……咱们这支股就是开大车店的……”
人来车往的多了,就繁华了,我们卜家村集市或许就是这样形成的吧?关于卜家村的集市,原来是在桂河村的“东街”赶的,只是这条“东街”太短了,再加上卜家村这边,各种沿街店铺的出现,重心逐渐西移,最终成就了“卜家集”。(卜家集形成前是两个集并存的,三,八是“东街”集。一,六是卜家集。最后“卜家”主导,“东街”放弃)一个集市的形成和影响是久远的,比如上世纪的“供销社”,“桂河供销社”地址却在我们卜家村。
近几年桂河村也起了“大集”,毕竟大村还是有优势的,人口多,“集”越赶越大,从南到北好几里路。而我们卜家村的大集随着邻村疯狂的“起集”,(附近几乎村村有集,“集”似乎成了村庄实力、能力的体现)虽然也受影响,还不至于落寞。在淡定中迎来送往,一片安祥……
(随着“拆违”“清欠”“美丽乡村”等运动的开展,老屋越来越少了,这次拍了街道,房屋,河东的圩子墙,清代修桥碑,新建中的桂河桥……记录……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