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曾经是个宝宝?
谁!不曾从这个阶段成长?
谁!不曾有过童真梦想,却少有成真!
多少的宝宝成长,又有多少的人拥有了宝宝,这个循环是必然的,但作为80后和90后来讲却又是不公平的!必定是经历了“少生、优生”和“独生子女”的这个年代。
在那个年代里,吃苦是正常的,很多家庭不富裕;
童年是简单的,必定没有现代的科技繁华;
小朋友是差不多的,必定没有那些的攀比;
玩乐是基本平等的,男孩子主要扇pià jī(圆形薄纸壳正面带各种动漫人物)弹琉琉(玻璃球),女孩主要是跳皮筋和玩噶啦哈(动物的膝盖骨分4个面:轮儿、背儿、肢儿、坑儿)有对比也是男孩谁pià jī赢得多、谁那有限量版的,玩琉琉谁技术好有珍藏的好货(猫眼儿、翡翠、天蓝就是不同颜色或纯色的玻璃球)女孩呢也就是谁的噶啦哈分多、跳皮筋难度高。
男孩女孩一起玩呢,跳房子、扔口袋、123木头人、电报哒哒(躲猫猫)等一类的,至于自家有什么珍藏就另说了。
然后科技进步了,男孩子就开始小霸王插卡游戏机的深层交流,女孩子呢就是各种玩偶和小饰品比美了。或许吧这种童年穷中苦有乐的生活,也让不少逐渐成长的孩子,长大都有个目标:
以后自己的孩子绝对不能吃这么多的苦!一定倾尽所有给予最好的!
理想是好的,可现实是最骨感或者残酷的!给予了最好的、不一定是你们孩子最想要的!再有个隔辈亲!你们小时候没有得到的,老人就会在孩子身上“弥补”而多数的80、90后的父母,在这个快节奏的年代里,为了家,不得不减少与孩子的陪伴,不得不想办法“给予”“弥补”自认为“最好的”“最需要的”也因此的诸多因素造就各类的孩子,其中熊孩子却是危害最大的!而更多的维护就是一句话:他(她)还是个孩子!
我是个80后,可惜还没有自己的娃!但职业的因素让我接触了各类的家庭,无论上至富甲一方、还是权层显贵;中至富贵殷实、不上不足,比下富余;下至贫民百姓;外至华侨友人、国际友人!除了本职业中医养生类别的聊的更多的也算是小孩子的“问题”无论任何层面,也是感慨万千了:
一、胎教
这个在科学是全部认同的,但细节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孩子在母体中,胎教的首选还是音乐,这个主导还是“跟风”比较多,也就是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做法,别人家听什么,这就选什么。其次呢是根据父母自身的认知和习惯,这个就与家庭的综合实力、实际因素有关了,也可以说是底蕴塑造,音乐世家呢以曲种搭配来进行阶段式塑造;书香门第呢以诗词歌赋塑造,甚至也有遗传类和先天习惯培养类进行塑造,就是怀孕前父母都进行某个领域方面进行强化认知、熟悉、精通,孩子出生后进行环境渲染塑造。不过这种的比较复杂而且方法独特,至于成功与否无法断定。
不过让我比较有喜感的是曾经看过一个搞笑视频,孩子出生后为啥老愿意哭?原因是很多家庭母亲在怀孕期间给胎儿听的都是世界名曲,无论是钢琴的还是小提琴的,可孩子出生后给听的呢?都是儿歌这一系列的,你说原本就已经习惯的节奏了,突然把画风给改变了,婴儿还不能沟通,他不哭不闹用啥来表达自己的扎心呢?
二、模仿
这个可以说是公认的!孩子最初是不具备学习能力的,都是以模仿为主,但模仿一旦开始,没有进行合理的引导,就直接会影响后续的自我学习!孩子的出生就是白纸,而模仿就是扫描!当达到一定质与量的时候就会变成学习!所以啊,都说父母才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起初看习这三字经的时候运,用到太多的想法来进行圆满化,古人的思想也是委婉,主要是让人多进行思考,这是好事,却也是错事!想太多了也就复杂了,如果简单点,从孩子模仿的这一点进行引导,或许会省不少心血。
三、价值
在这一点上有两个亲身经历让我感触颇深,一个是超市偶遇,一个是家庭教育的持之以恒!当然两个家庭也可以说是极端吧!一个是美满的,一个却是单亲的!
在2010年我北漂进修,平常也不愿意逛街,唯独一个爱好就是逛大型超市,我的全部生活用品也出自这里,每次最少也是2个小时起步,随手拿个购物筐一边吃喝一边溜达,在一次溜达的时候看到一个小女孩大概4~5岁之间吧,自己拖着个购物筐(带4个轮子和一个拖手的那种)在食品区走,母亲在身后,小女孩的购物筐里只有零散的零食,起初我也没在意,反正就是逛我自己的,食品区我的宗旨是没吃过的,每次都去选几样来品尝,也多次在展架过道碰到那个小女孩,最后一次碰触的时候看见她正蹲在一排进口区零食边上看,我也没在意就选了几样走了,可路过时看到小女孩购物筐里的零食比之前看到的没多出几样,而且还是每一种只有一个(袋)!的确让我很惊讶,因为别人家都是父母推购物车,孩子坐在里面,而这个小女孩却一直是自己拖着购物筐,在零食年前踌躇!
或许是感觉与自己相近吧,我一岁半就单亲,随爷奶长大,小时候也吃不起零食,也有过那种踌躇!我看了一眼女孩的妈妈,那种感觉我懂!女孩的妈妈也看看我,示以微笑,我在小女孩不远的地方看着,小女孩看了有几分钟,对妈妈说:妈妈,这个好吃的上面的字我认识一些,不知道里面是什么!看包装上有花生和牛奶!我真的很震惊!这个小女孩这么小!语言表达能力居然这么强!接着是妈妈的回答:这个是花生、牛奶和其他坚果类组成的巧克力,味道也很好吃!小女孩是听懂了,没有直接回答,想了一会问妈妈:这个我可以动用“特权”奖励买回去吃吗?女孩的妈妈笑着说:当然可以,但你要想好了!“特权”可是一个月只有3次哦!如果你动用了,只有表现好才会弥补这次的使用权,那样你喜欢的那个芭比娃娃,距离奖励就又远了一点!小女孩说:我知道!我会努力的!
小女孩与妈妈的整个沟通交流话不多,甚至很慢!我也全程在听!在看!也在震惊着!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教育可以让这么小的女孩树立如此的价值观?而且!还是个单亲家庭的孩子!我也基本逛完了,随后就跟着这个小女孩一起溜达一会,小女孩的购物筐里的零食一共也就10多样,也走向了结账区,我先结账的,但没走,小女孩和妈妈那结账一共的零食将近60元,我帮着付了钱,因为这孩子吃的这点东西,不够我逛一次超市在里面吃东西的零头。孩子的妈妈开始也不让!我看出了她的戒备,我说我从小也是单亲,但没有这孩子幸福,她有一个好妈妈!我呢?根本就不懂母爱和父爱是什么,也没有这种感觉,而你给予孩子的这种爱我能感觉到很多,说不清,道不明~再者我也听出来了咱俩是老乡,出来不容易,起码我赚钱比你容易些!就当一个老乡和这个孩子叔叔的身份,给孩子买点零食,也不过分,反正我也结算完了,一份心意,小女孩使用的那个“特权”如果你感觉别扭就还给她!
那个妈妈同意了,我们也的确是老乡,离得不是很远,小女孩的爸爸是跑长途货运的,孩子一岁多的时候爸爸出了车祸走了,女孩妈妈一人带着孩子北漂也是投奔姐姐,当我问孩子的这种观念是怎样培养的,她说:孩子的爸爸是特殊部队的退伍兵,一辈子都是个按规矩办事的人,虽然走了,但这种习惯也就慢慢行程了,孩子爸在的时候就总是说:我的姑娘!虽然不是男孩,但一定会比男孩强!反正林林总总吧,信仰、观念或许也是一种继承,虽然方式和细节不同!最后我确认下,小女孩4岁!买的零食上面的字全部都认识,可以写出来!而且每次买零食,全部认识的可以拿一个,没吃过的,只要认识所有的字,也可以买!认识差不多一半的,可以动用“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