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代人最大的毛病就是常说“我知道,我知道”,就是做不到,那其实就等于不知道。有人抽烟,你对他说“抽烟不好”,他马上会说“我怎么会不知道,还用你说”。“我知道,就是做不到。”不要拿这句话当借口,真正知道的人,一定做得到。只有做到的人,才有资格说他知道。凡是做起来、行起来有困难的,就是没有彻底地知道。一定要知行合一才行。你知道有什么用?做不到就等于零。而且即便你按照所知的去做了,但你如果还是不断地问这样对不对,你还不确定,还没有把握,这就是明显的“知”得不精,那你做的时候自然也就不会有定力。
所以对于什么是“道”,每个人的感受都会不一样,因为他接触、了解到的是“道”的不同部分,而“德”呢?就是“行道而有所得”。我照着“道”去走,去行事,有效果,我就自然会有心得。我做了,并且证明是有效果的,那才叫心得,而不是说我会背些什么,我领悟到了一些道理,这些是没有多大用处的。
道德其实就是能量的平衡,它是来保护你的。现在地球上就是能量不平衡,所以才整天有各种灾难。我们现在也就是因为生理上能量不平衡,所以什么病都出来了,很多去世的人都很年轻。其实你只要对你的上司忠心耿耿,孝敬你的父母,你就会自然而然得到很多好处。以前有人说道德是害人的,现在也有人说儒家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现代化发展,这些想法根本上都是错的。人如果没有伦理道德,就跟禽兽差不多。我们必须首先对道德进行重新认知。你要告诉你的孩子,“只有道德才真正能够保护你,其他都保护不了你”。
那么什么叫作“化”?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参考”。前面说了,不谈“说服”,不谈“影响”,只谈“参考”。人家自愿把你当作参考,而不是你一心想说服,想影响,甚至强制他。我们应该发挥参考力,“稍微参考一下,没有坏处”,这是对方发自内心的一种自动自发的感受,没有一点强制的因素,这就叫“化”。没有压力,别人才会心甘情愿地接受。有任何压力,都是会反弹的,这是很自然的一种反应。
可是你要用什么来让别人自动向你学习呢?专业?他不一定要学。才能?他不一定学得会。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我们老祖宗一直说的“以德服人”。也就是说,你的德行修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具备很大的能量,你也就自然会吸引很多人,让这些人对你心服口服。而且,他受你影响会有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你们会很容易产生互动。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说你对谁好,你对谁有恩惠,别人必须感谢你。人情你不讨,它永远在,你一讨,就会什么都没有了。
“化”什么人?小人。“化人”就是感化小人。如果你所感化的都是君子,那你是往自己脸上贴金,因为君子根本用不着你感化,他已经是君子了,你还感化他什么呢?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就是他看到小人却不会想赶尽杀绝。一般人都认为对小人就应该赶尽杀绝,那是不对的。有君子就一定有小人,如果没有小人,你又怎么能知道谁是君子呢?
所以“化人”实际上就是告诉你,对小人要敬而远之,你才可能感化他。你跟他太贴近,就很可能被他拉下水,你跟他距离太远,他对你没有感觉,你就化不了他。一生能化几个小人,就可以算得上功德无量。
一个人要时刻提高警觉,一直持续不断地修炼自己。所以“活到老,学到老”,不如改成“活到老,修到老”。你只有先让自己有足够好的修养修为,心里才能容得下任何人任何事,甚至包括死亡。能容人,你才会真正把心和眼打开,去发现别人的优点,也就是“识人”,进而才能用人和用对人。
“不断自省,力求精进。”我想“自省”是儒家非常强调的一点。我们洗脸洗澡都只是洗表面,而反省就是洗里面,叫作“内沐”。里面要洗得干干净净才行,否则你就算外面很干净,可是里面很肮脏,那也没有用。反省就是内观,了解你自己。反省的时候为什么最好点香?香是拿来计算时间的。所以真正反省的人,一要准备一杯清水,这就象征你要用这杯水来洗你的内部,二要点一炷香,因为你反省很容易草草了事。你可能会说“我今天三件事情做得不对”,但你不知道讲给谁听,所以你就在心里第一第二第三地对自己都说了,报告完毕,你就反省完了。这样,你就很轻易放过了自己。所以诚心要反省,至少要反省一炷香的时间,你才是真正没有放过自己,是真的在反省。人往往容易看到别人的错误,自己的错误则往往忽略,对别人苛刻,死抓着不放,对自己却很宽容,轻易就放过。
曾国藩非常重视进德修业,他说的这段话很值得大家细细品读:“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进德即孝悌仁义,修业即诗文作字。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今日讲一分德,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余了一文钱;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至于功名富贵,悉由命定,丝毫不能自主。”这句话是曾国藩的宝贵心得,我想这是他从困苦当中领悟到的。
只有“进德修业”这两件事是靠得住的,其他都靠不住。可是现代人最看不起“进德修业”。
从古至今的圣贤没有谁不是由勉强到自然,由经历、觉悟到成熟的,从来就没有天生的圣人。所以父母一定要教孩子,该勉强的时候就要勉强他,人都是懒惰的,都喜欢轻松,你如果不管他,他就会顺势整天嘻嘻哈哈过日子,也就很难有大成就了。严教是爸爸的责任,让他有受严管严教的本钱,则是妈妈的职责。人不要把世俗的功名看得过重,要看得平淡一些,不要因它受纠缠。因为你也做不了主,你只管踏踏实实做好“进德修业”二事,这才是你能掌控的。
功名利禄都是天定的,你这辈子能赚多少钱,能做多大的官,能有多大的事业,都是天注定的。你所能做的事情就是不断地“进德修业”。老天给你这个机会,给你这个舞台,你就要去做,但是最后会怎么样,你不要管,你管那么多干什么呢?从现在开始,只管你该做的,你该做的就去做,不要厌倦,也不要跟别人比。至于结果怎么样,跟你没有关系,这样不是就很轻松吗?其实这么简单,你就可以过上很轻松的生活。曾国藩后来就是按这个思路做的。
他为了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以每日“进德修业”为自我考核的目标。“每日必读书数页,写日记数条,习字一篇,围棋一局,终生以为常”。他真的做到了,坚持每天读书,连打仗的时候都要读书。每天写日记,就是简简单单地记录自己今天做了什么事,有什么重要心得。从不间断,并且是真正反省,而不是只写好听的,哪里错了就写哪里错了,什么地方做得不对就写自己哪里做得不对。他写日记也不是为了要给别人看,不是要表扬他自己的。他完全是用很实在、很认真的态度来对待自己,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习字”就是练习书法,中国的书法其实是能让你身体好,让你修养好的,绝不是只写几个字而已。还有下围棋,也是能修身养性的。
曾国藩不仅自己提高修养修为,还不时提点他人。他对李鸿章说:“你先把兵练好,不要急于出战,有军就有权,当你势力大了,搞洋务的阻力也就小了。你只有练好精兵,站稳脚跟,才能保全性命。你知道你的弱点是什么吗?”一个人就是需要有人敢跟你说这种话,要有几个敢跟你直说你缺点的朋友,否则你会永远蒙在鼓里,那是会吃亏的。他说李鸿章的缺点就是“心高气盛,做事急躁,还有点任性,这些致命弱点如果不改的话,将后患无穷”。像这类话,就既是帮助别人,也是帮他自己,这就是利人自救之道。
选自《曾国藩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