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我买回果汁,小屋又多了一对年轻男女。小屋很小很黑,四面墙上黑乎乎的,贴着些去全国各地演出的照片。
两层高的水泥座椅,三面靠墙而建,上面铺着深棕色的皮质坐垫。
李同学和老谢正在用云南话聊天,后来老谢说:“很久没讲家乡话了,真亲切。”
老谢旁边放着吉他,让他唱歌,他总说:再等等。
看上去老谢和那对情侣中男生早就认识,因为他说:“上次你去青岛我们演唱会时,还没有女朋友的。”男孩连连点头。
聊天,聊天,还是聊天。
在光线暗淡的小屋里,很容易让人放松下来,敞开心扉。
又有一对看似90后的情侣出现在小屋门口,他们犹豫是否进来,老谢说:“进来坐。”他们好像被施了魔法,一步跨进来。
“她不是别人的女朋友吧?”老谢问男孩。
“不是。”男孩笑着说,拉女友的手进小屋坐下。
继续聊天。
突然闯进来一个高高大大年轻人,“要唱歌吗?一会我要去总部开会。”他问老谢,老谢赶紧说:“你唱,你唱。”闪出了小屋。
我们已经坐了好久,还没听到一首歌。自然不会放过听歌的机会。“听歌,听歌!”
年轻人坐下,抱起吉他,问:“你们想听什么歌?”当坐在旁边的一个男生说出一首歌名的时候,年轻人说:“我才十岁,你点得歌太老了,我没听过。”说完,已经抱着吉他兀自弹唱起来。
我们完全没有插嘴的机会。他的歌声,时而低沉,时而高亢,他也并不告诉我们歌名。唱完,放下吉他,飞身跳出小屋,没有了踪迹。
老谢缓缓地从门外走了进来,缓缓地坐在他曾经的位置上。小屋里主持的座位只够坐下一个人。
我倒觉得老谢很有意思。他应该是70后,1.85米高。云南昭通人。身上的朝气已经全然消失,剩下的只是人生的各种沉淀,除了智慧,也有病痛。他的嗓子因为长期喝酒的原因,做了手术,现在只能喝水。
我们在小屋一起举杯的时候,他总是举起他的那个大大的保温杯。
他也讲起他年轻时的故事,为自己曾经的年轻不懂事写了一首歌《你活该》,算是用因果接受了自己的现在。
大冰的小屋更像是承载了年轻人梦想的诺亚方舟。因为大冰本人就是个爱折腾、执着追求梦想并实现的人。
我家李同学是大冰粉丝,nag因为大冰的书里写了很多发生在云南丽江的故事,而李同学就是丽江人。李同学买了大冰所有的书。
当我看到大冰简历,问我同在山东电视台里姐姐是否知道大冰时,因为李同学想让大冰签名。我姐的直接反应就是:那个在台里有些怪,每次录完节目就消失的人。
“问他干嘛?”
我们自然不敢说出要求了。
问老谢“你和大冰见面多吗?”
老谢说:“见面多,有时他会过来给我用手鼓伴奏。没啥好聊的,就像结婚七八年的老夫老妻,你们知道。”他嘿嘿一笑,我们哈哈大笑。
大冰的小屋只卖啤酒,没有其他任何可以消费的,简单纯粹。
人,总是需要些精神力量,大冰的小屋可能就是某些人的精神家园吧,聊聊天、听听歌,抚慰下自己涌动的心。40元一瓶的啤酒,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