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话剧《暗恋桃花源》
严格意义上来说,《暗恋桃花源》是我看的第一部完整的话剧。那时是在上表演课,对于我来说这只是一个混乱而有趣的故事,但课下自己细看了几遍之后,我越发感觉到了这部戏的绝妙之处。
剧中剧《暗恋》和《桃花源》都是以“寻找”作为主线的,还有贯穿着那个始终寻找着刘子骥的女人,使得该剧用“寻找”编织起了一张丰满而巨大的网。
【从形式】
该剧不同一般传统戏剧,聪明地采用了戏中戏的结构。采用两个剧组同时进行戏中戏这难度绝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这么简单。两部戏风格迥异,“暗恋”是现代悲剧,“桃花”是古代喜剧,这融合的期间还需要考虑做跳回排练这种打破第四堵墙的处理,可以说一步走错,便无法挽回。所以在这一点上《暗恋桃花源》也可以说是典范之作。戏中戏的结构与一般传统戏剧的不同便在于大大地减弱了乏味感,里面回归排练的生活化语言更是引起观众极大的同感。在之后也有很多戏剧沿用了这样的结构。它不断破除观众的幻觉剧场结构,又看似随意地不断建立,观众的欣赏体验比传统剧场是要高上很多的。
从话剧的历史角度来说,《暗恋桃花源》属于典型的后现代戏剧,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核心精神在于:承认思想多元化、文本多义性,注重平等、宽容、对话,这不过是对现代社会自由、民主精神的进一步的发挥。西方后现代戏剧是后现代文化的伴随物。德国柏林艺术学院教授尤根•霍夫曼则明确地提出了后现代主义戏剧的三个特征:1、非线性剧作;2、戏剧结构;3、反文法表演。能看得出《暗恋桃花源》完美体现着后现代主义戏剧的特征——甚至可以说它是中国人第一部成熟的后现代主义话剧。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人生的
【从内容】
虽然这部剧比其他传统戏剧来的诙谐幽默,氛围好,但是并不是每一位观众都能看懂它,因为赖声川使用了很多的隐喻,更关键的——反文法表演。百度百科里《暗恋桃花源》的介绍里专门有“语言艺术”这一项,足见这部戏在语言上的魅力。《暗恋桃花源》这部戏中一共有三种语言——《暗恋》是传统话剧的表演语言,正规严肃;《桃花源》是荒诞话剧的表演语言,诙谐幽默;以及回归到排练时的生活化语言,靠近日常生活。很多剧评都把《桃花源》剧组表演也归到了“悲剧”的节奏里面,很多人就会问,这难道不是一部喜剧吗?其实不是,观众对于两部戏的分类仅仅来源于两个剧组吵架时说的:“你的喜剧看得我很伤心”“你的悲剧看得我想笑”。其实赖声川的创作构思是:两部戏都是悲剧,喜剧也只有在回归到排练时才发生的。
我发现所有喜剧归根结底都是悲剧的,只是看的人认为这悲剧离自己很远很远根本不可能发生是就会觉得很好笑。看屌丝男士,看周星驰,看王大锤,主角一般都是很底层的小人物,所以你看了能共鸣,但主角遭遇悲剧又是现实中不可能出现的,所以你会有安全感。好比在动物园看猛兽会觉得挺有趣的,而在野外看到肯定不会如此,区别在于你能否确定自己是不是安全。
话剧也越来越多,就越能发觉悲剧喜剧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但是悲剧与喜剧在一定程度是统一的一体。老陶在最后一把抓起船篙,决绝地离开——一个破碎的不能再破碎的结局。江滨柳最后见到了云之凡——他不会再为思念受苦折磨自己两部不同的戏演完,响起的却是同一段悲伤的笛声。哪个是喜剧,哪个是悲剧?剧场管理员说过,“我怎么可能让两个剧团在一起排练呢?”他已经告诉我们了——两个剧团是一个剧团,两部剧就是一部剧。
为什么《桃花源》剧组要采用那种荒诞的表演方式?并不是因为具体本身表演比较闹,事实上,如果用正常的方式来表演《桃花源》里的剧情的话实在要比《暗恋》可悲的多——老婆偷情、自寻死路、桃花源重逢、回家妻离子散。而赖声川用打不开的酒、切不烂的饼、完全相同的人等等为我们把这些乌黑的颜色画成一个笑脸,但这种笑脸实在比哭还要令人伤心。用荒诞的方式演绎稀释了悲剧的味道。那么两部戏的相同之处究竟在哪呢?在于“寻找”。老“陶”、春“花”、“袁”老板他们三个便是桃花源,可惜他们过得并不幸福,老陶最后选择了逃避,他找到了桃花源,结果发现那里还是他们三个。江滨柳直到知道病入膏肓还不肯放下记忆中的恋情,他逃避现在的生活,他要寻找记忆里的桃花源,最后发现梦里的人已然和自己一样老、甚至比他还现实了,他最后倒在了那个真正爱她的自己妻子的怀中。
很多人觉得“暗恋”是悲剧,因为它让观众哭。而哭过之后,仔细想想,江滨柳见到了云之凡;云之凡继续自己的美满家庭,江妈妈被陷于崩溃的江滨柳召回,拥抱,不也是很幸福的一刻吗?
“桃花源”大家觉得是喜剧,因为大家笑,可老陶春花袁老板经历了这般的年月和追求幸福的过程,仔细想来不如什么都不做,命运的结局,难道不让人唏嘘吗?
《桃花源》比《暗恋》更为生活形象,它极闹,又有比《暗恋》更深的悲。暗恋在讲求而不得,桃花源是在讲你以为你求得了,你放下和拾起,到了终了,才发现,一开始不得的你还是永远都不得。“桃花源”,世人都寻不到的好地方,你寻到了,但又有什么用呢?《暗恋》增加了《桃花源》中渴望的美和悲剧的感染力,《桃花源》增加了《暗恋》世事弄人的荒诞和无法可救的悲凉无力。两个戏的情感交织、延续,互相丰富其主题和内涵。两相映照,只觉到导演洞彻世事,满怀悲悯,欢欢喜喜笑闹着叹息:“众生皆苦”。两个戏的互相打破,互相干扰也形成了表意的一部分。一般而言,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而这部戏中,结构和形式本身亦是内容。
【从细节】
桃树
实话来说,后来看时才发现——“一坨桃树逃出来”这个创意真的是绝赞无比,我认为或许这是赖声川在借这个角色调侃话剧在电影的夹缝中尴尬的地位,但更重要的应该是强化“逃”这个主题思想。
寻找
《暗恋》和《桃花源》一个是求之不得,另一个是不求而得。一个是人有情却难以步入婚姻殿堂,另一个是有婚姻却没有爱情。《暗恋》是美好的不完满,而《桃花源》则是完满的不美好。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婚姻是枷锁”。诚然,两个人生活在一起肯定要为对方牺牲一些东西,个体是不自由的。《暗恋》中的两个主人公想要在一起,想要人生的不自由,情感的自由。而《桃花源》的男主人公想要人生的自由,女主人公想要情感的自由。人生的自由和情感的自由,到底哪个更重要呢?我不清楚,戏剧也没有给我们答案,但这可能就是戏剧中这些人物存在的意义吧,要留给我们的人生慢慢思索。仅凭这一点《暗恋桃花源》就已经很伟大了。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刘子骥,都在追寻自己想要的桃花源,可是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寻而不得,求而不得,难道不跟刘子骥未果寻病终是一样的吗?
有时候,我们追寻的何尝不是桃花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