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出门,感觉到阵阵凉风,大概台风边缘扫过苏南,指缝里漏出了些许,竟也带来些微的秋意。
到外面去吃早餐吧。这几日疲累的身体忙于抵抗感冒君,吃饭都成了负担。
其实今日状态还是不太对,鼻子嘟囔着,喉咙钝痛着,嘴里依旧寡淡,对食物提不起兴趣,可肚子已在抗议,它饿了。最近除了喝粥就是喝粥,实在也有些对它不住。
巷子口小王家的铺子永远热闹喧嚣,毕竟一天美好的开始,来自于一顿接地气的早餐。远远又闻到熟悉的油烟气:大饼油条粢饭糕,豆浆豆花胡辣汤……往日最爱它们的酥脆香滑,此刻竟有些避之不及,我的味蕾被感冒君折磨得娇弱不堪,竟难以承受这重口味的热烈拥抱了。
还是去吃碗浇头面吧!
小镇的早餐,可谓琳琅满目,经济的发展,人口的流动,也带来了美食的融合:东北的饺子、西北的凉皮肉夹馍、广东的海鲜粥、上海的生煎小笼包……东西南北中,全国各地的美食小食,几乎都能在街头巷尾找到立锥之地。可当地人最爱的,还是那一碗碗地地道道的浇头面。
小镇人吃面,自有它的仪式。首先是用料的考究,面得是当日买回来的新鲜湿面,下面的时候,面的多少全凭师傅的手感。这边大锅里水翻花了,那边师傅面袋子里一抓一团,锅里一汆一推,水再一翻花,一勺冷水一激,就可筷子一夹,装进碗里了。这样的面,略带嚼劲,一“呼噜”下去,自己就会往你肚子里钻。当然,若是你肠胃不适,也可提醒师傅“面烂点”,他便会让面在水里多汆那么一会会,面就更加绵软可口了。
大锅下面的同时,煤气灶上的小锅也已热油滚沸,其实那一份份现炒的浇头,才是小镇面条的灵魂。
清晨,随便走进街头巷尾的任一家面店,迎面总是大大的招牌:鳝丝面、鳝背面、腰花面、肚片面、爆鱼面、大肠面、大排面……还有为大胃王们准备的双浇三浇……让你顿时口舌生津。这一碗碗面的不同,全部体现在浇头上,各家浇头看似大同小异,做法却来不得半点差池。食客们的嘴是最好的评判,时间一长,自能辨出个子丑寅卯,张家大排面,李家鱼尾面,王家红烧羊肉面……各家都有了各家的招牌,你想吃啥,总能找到心仪的那一份。
面的浇头食材自然更加考究,新鲜自不必说,店家还得有好手艺,才能把细细准备的“酸甜苦辣”,烹成细水长流的幸福和欢喜。你点好面,店主便会一头扎进厨房,跟着便听见油锅一响,香味便四处弥散开来,这如同一道开胃的前奏,瞬间把馋虫全都勾引了出来,你便不由端坐着身子,伸长脖子,等着那厨房帘子一挑,店主端着盘子冲你一乐,你便可迎接属于你的“饕餮”了。
可别小瞧这巷尾小店,它们大多门脸不大,桌子也只那么三两张,可店主就靠这一手绝活,生生拴住了食客们刁蛮的嘴。胖少每每回到小镇,总要去东菜场打个牙祭。胖少爱极了他家的味道,读书的时就常早早出门,绕路也要去吃他家一碗面。如今店主一见他总是很高兴,无需点餐就会给他上一碗虾仁鳝丝面。那一刻胖少就彻底回到了小时候,吃得一个叫痛快。原来食物也是有记忆的,它决不仅仅只用来果腹的,还承载着许多关于往事,关于乡愁,关于美好……
我本不是一个爱吃面的人,架不住小镇这二十多年的熏陶,架不住小镇浇头面的清爽诱人,竟也渐渐爱上了这一碗面。于是,我曾于炎炎夏日,和朋友们早早起身,只为赶着去吃一碗“小乐惠”的鱼尾面;也曾在冬日萧瑟的黄昏,用一碗“军民”羊肉面慰藉自己的冷寂疲累;还曾跟远方的朋友约定,带朋友去吃小镇各种好吃的面点……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而在我看来,小镇的清晨,最能抚慰人心的,恰是这一碗碗素淡清净的面。
它朴实,只是来自寻常巷陌,只需市井最简单的灶台,哪怕装在一只最最粗鄙的青瓷大碗里,它一样能抚慰你的身心,带给你最最原始的力量和安慰,且无论你的身份高低贵贱。
它精致,无论是用料还是做法,一碗一碗,绝不雷同,无一不提点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每一天的日子不尽相同,当得精心去对待,去烹饪属于自己的每一个日子。
它洁净,汤是汤,水是水,再多的浇头,都只是面上的点缀,只会使面锦上添花,却绝不会掩盖了面的根本,让你生出其他的遐思。这亦如生活本真,摒去喧嚣浮华,最最滋养人心的,无非那么一二。
……
于是,这个仍感疲累的清晨,让我继续用一碗面,去唤醒生命中最原始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