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工作的原因,在日本工作了2周。当别人询问你是干什么的时候?一般都很尴尬。为什么呢?
我试图用中文介绍:产品经理和英文介绍:Product manager ,试图去解释什么是产品经理和产品经理的定位,但是他们接着就会疑惑的问一堆问题。产品经理究竟是干嘛的?是跟设计类似吗? 做UI的。 最后的结果,大家在一知半解中结束这场对话。
让我第一次意外的惊讶到:日本是没有真正意义的产品经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为什么日本没有产品经理??日本互联网环境落后中国和美国
办公区的窗外
1、日本的互联网的环境其实是很落后的,从咱们国内的出海明星企业,比如摩拜、小黄车、滴滴、头条都可以看出来,日本市场是很难快速增长的。日本太多的规范法规,是不容许进行改变和商量的,比如自行车是必须停在规定区域的,日本出租车的定价很高,司机生活很不错。所以,日本天然的就不存在互联网改变的土壤。要知道互联网的兴起都是解决了人们日常生活的痛点和需求,通过改变和变革让大家生活变得更加的便利。
2、另外我认为也可以从日本从小的教育理解,他们从小被教育的理念是集体主义、做事要有规划,一切事情都尽量不要有意外发生。工作就应该从底层一步步的随着年龄的积累,进而职位上升。所以,没变化、讲规则、讲计划是在每个日本职场人骨子里的,直接影响了公司都是这样平稳的运转下去。很少出现因为资本的力量,主动求变寻找增加的第二极。
移动互联网的迟到
等待地铁的日本人
1、日本的IT技术多是外包,也可能层层外包。从日本的一个分包公司包给了越南的一个公司。因为日本的公司一般是不愿意养太多的技术人员,日本基本上终身雇佣制,这样的话会成本非常的高
2、日本的智能手机普及率才60%,在地铁上随处可见的都是用3-4年前的手机。人们对于数码产品的诉求没有那么的强烈
3、日本的移动支付普及率很低,目前还是几个大的互联网公司在抢地盘的阶段。所以移动互联网在日本没有那么兴起。
‘低欲望社会’
工作缺少激情、按部就班,生活上很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让大家缺少物质方面的刺激和追求。日本年轻人不会过度消费,银行贷款也很少,这样的氛围会产生2种结果:1. 自己个人的规划有所期待,吸收了很多欧美的思想。会想办法需求改变 2.更多的人会循规蹈矩,没有激情的生活和缺乏创造的工作。这也是目前日本创造力极度匮乏的根结,也是‘低欲望社会’产生的原因。
明治神宫
备注:
产品经理的源起:产品经理从1927年第一次从P&G宝洁公司引入以来,就是负责整个产品管理的职位。互联网时代的产品经理:从商业变现出发,计算ROI,形成可行性的价值报告。与各个层级用户沟通需求,提出合理的产品解决方案。并推动相应的产品开发,上线,管理产品生命周期。协调研发、营销、运营实施产品策略,定期沟通反馈,跟踪后续的产品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