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爱她的气味,他杀了她。
他穷尽一生,收集气味。鲜花的、玻璃的、铜的、甚至,女子身体的芳香。他是格雷诺耶,一个在潮湿肮脏的鱼市里出生的人,一个拥有极其灵敏嗅觉的人。然而,他不仅仅是格雷诺耶……
他是个艺术至上主义者。
无论是格雷诺耶一开始选择拜巴尔蒂尼为师,还是他之后离开巴黎去往格拉斯,都是为了学习如何保留气味。他不像常人那般拜师学习如何制作香水的基础知识:前调、中调、后调等等,这些依靠他的天赋完全可以做到更好,格雷诺耶是为了保留气味而制作香水,杀人只是他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尽管香水的世用一开始是掩盖身上的臭味,现在一般用来悦己悦人,并逐渐与流行时尚挂钩。然而追根究底,香水由香料兑酒精、水、色素等物质而成,其本身的作用也只是保留气味并某种程度上创造气味,至于刺激人体内啡肽的分泌使人感到愉悦,那只是顺便的事情。因此,实际上,格雷诺耶是为了香味而香味。
这个特点,极易让人联想到芥川龙之介的名作:《地狱变》。小说中,画师良秀为了完成大公所要求的《地狱变》的创作,不惜牺牲自己的女儿,让她坐在着火的轿子中从悬崖坠落。按照现在的观点,良秀和格雷诺耶都是坚持“艺术至上主义”的人,即相信“艺术的起源是以游戏本能的驱动这一信条为出发点的,艺术是与实用本能乃至功利主义完全无关的游戏本能”(藤村作,《日本文学大辞典》)。在这种人的眼中,艺术是脱离道德、政治、实用主义、功利主义而独立存在的,其本身,是永远无罪的。正是这种信念,让格雷诺耶愿意为收集香味而用油脂离析法杀死一个又一个青春貌美的少女,在他眼里,这一切都是合情合理的。
他不是艺术家,他只是个异类。
格雷诺耶并不算是传统意义上的创作者。电影里,格雷诺耶在去往格拉斯的途中经过一个只有纯粹石头味的一个山洞,他喜欢那里并住了很久,几乎不想出来,而他最终选择走出山洞,一来为了得到少女劳拉的体香味,如上文提到的“艺术”,二来则是由于他发现自己竟没有气味,欲通过寻找和提炼她人的气味,来证明自我的存在。格雷诺耶收集气味的过程,其实也是他在尝试自我救赎的过程。
影片最后,他没有选择把这个气味保留下去,而是选择把这瓶举世无双、能让所有人产生爱慕之情的香水全部滴在自己身上。他毁了自己,也毁了香水。不留下乃至于毁灭集毕生精力而成的作品,这依旧不符合一个艺术家或者说一个人的思维。
从世界演变的角度看,格雷诺耶只是一粒尘埃般的个体,他比正常人都不如。正常的人一生之中写字、写文章,尽管不能流芳百世,但其文章(不论好坏)至少在电脑庞大的数据库里以doc、pdf或jpg的形式留存下来,而他,几乎没有学习写字,唯一强大的就是那异常灵敏的鼻子。角色的特殊性在于:结尾,人们吃掉了格雷诺耶。他尸骨未留,整个人完全消失,就仿佛从未存在过一样。最终,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记住他,臣服于他撒出香味的人会把这一切当作是梦,原先审判他的法官也另外找了个人作替罪羊,而瓜分他的人会因为找不到他的尸骨而怀疑自己吃人事件的真实性……一切一切,在他死亡的那一刻就被清空了。
他是香味的奴隶。
这是笔者眼中的格雷诺耶。小说《香水》中有这么一段话:“人可以在伟大之前、恐惧之前、在美之前闭上眼睛,可以不倾听美妙的旋律或诱骗的言词,却不能逃避味道,因为味道和呼吸同在,人呼吸的时候,味道就同时渗透进去了,人若是要活下去就无法拒绝味道,味道直接渗进人心,鲜明地决定人的癖好,藐视和厌恶的事情,决定欲、爱、恨。主宰味道的人就主宰了人的内心。”味道,这最最直接,最最难以抵抗的物质,近乎和人的本能联系在了一起,有呼吸,就有对于气味的细腻感知。而格雷诺耶,这个天生拥有敏锐嗅觉的人,一生追求提炼香气,最终也因香气而死。他似乎主宰了气味,同时又被气味所主宰……
他的性格,就是没有性格。仿佛被上天剥夺了一样。他不多言语,只想要少女的气味,为此可以付出一切代价,拜师、徒步跋涉从巴黎到格拉斯、乃至杀人,目的达到了,死亡也来得那么轻而易举,一瓶香水从头顶倒下,人,也就这么没了。
瑞秋哈伍德(被谋杀的少女劳拉的饰演者)在谈到格雷诺耶这个角色时,曾说:“他一点也不坏”这种人,是真正的天才,没有情感,近乎透明。其出生像是一种使命。尽管杀了人,由于不附带任何道德方面的倾向,却也让人恨不起来。。
他是谁?他是香水的奴隶,一个矛盾的混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