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衡量执政党领导力、检验政府执行力、评判国家动员力、体现民族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方面。4月以来,全国各地陆陆续续都将进入汛期,雨水逐渐增多,治理水患,历来是我们国家、我们民族数千年来安民兴邦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也包括水利现代化、应急管理现代化。”凸显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特别是防汛治水工作的重要性。
防灾减灾,长远谋划备好战。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五个全国防灾减灾日。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推动我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当前,各地各基层组织,包括乡镇及各村级单位,都建立起了应急救灾分队,甚至有的单位积极发动群众,成立了应急救灾志愿服务队,辖区的老百姓平时正常生活工作,一旦发生应急响应,服务队成员立刻摇身一变,成为敢冲锋、能战斗的应急救灾队员。诸如前不久,山西运城一家饭店门口挂起横幅——“老板救灾去啦!暂停营业两天”,原来,当地发生洪涝灾害,这家饭店的店主带着员工和自愿加入的邻居,用10个小时做了1000个肉夹馍,然后驱车近70公里,把救灾物资送到了稷山抗洪一线。
防汛备汛,打好防汛主动仗。防汛备汛关键在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有关地区、部门和单位要始终绷紧防汛救灾这根弦,始终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慎终如始做好防汛抗洪救灾各项工作。如何做好防汛备汛工作,是一个每年都摆在党和国家面前需要思考的问题,防汛年年有,但备汛工作年年有不同。对于各地各部门而言,每年的防汛备汛工作,除了必须做到的常规性巡查检查及防汛物资储备、调用,应急抢险队伍的组建和维护以外,还需要根据每年汛期发生的时间、地点、当地当时的降雨情况、地形地貌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特大洪涝灾害应对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而指挥工作是整个工作的核心与关键。因此,要提升我国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就需要进一步建强各级应急指挥部体系,完善调度指挥、会商研判、业务保障等设施设备和系统,确保上下贯通、一体应对。因此,各地既要把握好防汛救灾指挥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又要全面加强各级应急指挥体系的规范性建设,更要完善防汛救灾的指挥保障能力建设。
未雨绸缪,加强部门协调联动。防汛工作千头万绪,未雨绸缪很重要。眼下刚刚进入汛期,各地还有时间做好系统的防灾减灾工作,打好有准备之仗。气象部门的作用尤为重要,气象事业关系千家万户,做好气象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在防汛备汛工作中,发挥了先锋侦查的作用。加强气象部门的技术提升,大力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构建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才能发挥好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畅通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加强天气预警和风险监测,确保科学、高效决策和指挥调度。加密对辖区河流湖库、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监测频次,开展环境安全形势研判,确保对水质出现异常波动的断面及时采取有效处置措施。让气象、水利、国土、交通等各个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协作,提高思想认识,把功夫下在平时,积极完善环境基础设施,补齐安全防范短板。立足实际,提升环境风险防范能力,对一些重要的设施、工程等要适度提升安全等级和标准,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