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读人小结(5月13日第一期第二次)
导言:这次我学到了,不知道为什么,这次共读与总结让我收获多多,让我学会了学习、学会了总结、还学会了发言。
本来这次小结,我想从带读与收获两方面来总结的,到后来写着写着变成了带读觉察、学习内容总结、共读交流收获三个部分。
一、带读觉察
这一次的带读,我是在一种不太清醒的状态下进行的,前一晚熬夜写补课总结,没休息好,直到下午共读开始前,我还是气力不足的状态。开始做我的这周近况分享时,我大概也是罗列了这周的发生,后来发现还漏说了几件大事。不知道是不是在我的带动下,大家的分享都是自己马不停蹄、难以平静的状态,只有一位妈妈分享到平静与秩序,每天的日常、特意的冥想,还有陪儿子骑行与爬山,是我们不一样的安在。
第一个觉察是,进行共读讨论时,我觉察到我发起的邀请,语言不明确、模糊,比如没有肯定的说:
对这一节的内容谁想分享点什么,给两个名额(或这节内容比较重点,每个人都分享下);
对这节的内容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你是怎么看的?给两个名额分享;
对刚刚**的分享,谁想对她回应吗?
第二个觉察是,在讨论发言的顺序上先请共读人优先,我自己先聆听,等其它同学发言完,我再回应和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
第三个觉察是,我自己作为共读人又是带读人,这两次的共读,我都感觉到一章的内容比较丰富,观点又多又新颖,视角也独特,有很多吸引我们注意力的地方,引起大家有感而发,可以讨论的地方也多,所以感觉每次共读的任务都比较重。这也是我作为带读人比较困难的地方,一方面希望大家学有所获,内容有质有量的完成;另一方面我也知道,在节奏的把握上有秩序的高效完成,时间控制在刚刚好的情况下比如拖堂5分钟以内,对大家都比较轻松。这也是我这两周面对读书会的参与人,作为一个带读者,站在生产者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收获。因为涉及到产品、涉及到买家、涉及到价值的东西,就已经开始了生产的过程,正如最近所被触动的一句话,生产与消费角度的不同,真正的生产具有使命。带读让我学会了责任,我想我可以通过这次的三个觉察来改善,提升自己提升产品。
二、学习内容总结
在我准备好写这个总结时,我非常赞叹刚过去的这次共读机会,出现了一些不足却并没有让我止步,反而收获了更多。
这一章作者从家庭教育这个层面详述了从孩子出生就开始的性教育和与性教育相关的家庭教育包括哪些方面。
第一个部分,孩子的性教育从出生开始,为什么?
因为从孩子的出生开始,父母的相处状态、亲密关系呈现、父母陪伴孩子的分工以及家庭其它事务的分工,这些都是与性教育相关的内容,所以是怎样的一种呈现,好的还是坏的,从孩子出生甚至出生前就开始了。
第二个部分,从出生开始的性教育,我们是如何在有意或无意的情况下准备的。
作者用了两种父母的方式来举例,一种是屏蔽式的性教育,一种是开明的美好的性教育,通过这两种来比较不同的性教育模式对孩子产生的影响、影响又有多大。
从第一种父母的案例中我学习到屏蔽的、遮掩的、扭曲的性教育的坏处,对孩子产生的无法预计的影响。虽然我每次看到这个案例,都觉得有点不符现在家长的风格,但还是不得不承认,我们不够自信的性态度,含糊其辞、不确定、迷糊,无不传递出对性的羞耻与不安,这是需要不断警醒的。
从第二个开明的美好的性教育案例中,我学到的内容太多太多,作者是用自己的《写给未出生的女儿的一封信》中提到的性的部分,来举例他在孩子没出生前所持的性教育态度,他说他对性别及女性的性定义,和主流社会的不一样,但相信这是对孩子好的。我因为对这封信太喜欢,带读时也忍不住夸赞,我记得两年前我第一次读到整封信时,连续读了很多遍,被深深的疗愈到了,我作为女人终于开始意识可以怎么做女人、怎么做人了。在这里我也不得不例举这一段中的寄语:
首先,你对异性的裸体便不应该感到陌生,性的神秘感从一开始便不会出现在你的意识中,你看两性的差别,就像看一幅图画和另一幅图画一样。
爸爸对我们传统的社会性别角色定位深恶痛绝,所以我不会告诉你什么是一个女人应该做的,而只会告诉你什么是一个人应该做的。
女人在性问题上不是被动者,不是受害者,更不是附属者。
性绝不是罪恶、丑恶的事情,性是大自然为每个人准备的最美妙的礼物。
你有说要的权利,也有说不要的权利,选择说哪一个,你只需要问自己的心便可以了。只要是不伤害他人的个人选择,任何人、任何社会都无权干涉。
社会是否会伤害你这样的女人呢?任何时候,爸爸都是你最坚强的后盾。
第三个部分,作者从具体的5个方面详细的讲述了孩子从父母那里会学到哪些与性教育相关的内容,作者鼓励怎样的,否定怎么样的,父母在这几个方面选择采用怎样的价值观很有帮助。
第四个部分,从经典童话故事、影视作品这个视角,以《白雪公主》为例,用性别教育的视角,引导家长反观与反思,通过具体的8个情节分析,从性别特点、性别角色与性别分工的视角向家长详细展示,如何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理念与价值观。同时作者借助对权威作品的分析,不断对其中情节提出反思与挑战,启发了受众挑战权威和建立自己独立思考的勇气。
最后第五个部分是个彩蛋,作者运用《灰姑娘》中的情节,向家长展示怎么引导孩子思考:假如生活中没有人帮灰姑娘,或者将来有一天你身处逆境的时候没人来帮助我们,又怎么办?最终启发孩子认识到,即使这个世界没有一个人爱我们,也没关系,我们可以自己爱自己。
从读书会共读和上面部分的总结,我发现作者用很通俗易懂的语言,轻轻点水的就传递出了很重要的知识与理念,这本书是由他的讲课文字整理出版的,文章不是采用总分总或总分的结构来论证的,我没办法简单的理解和诠释清楚,我发现自己非常不擅于迅速总结与架构,很难从别人一段一段的描述中分析出他的逻辑与系统,以至于我也无法系统的吸收与完整的诠释,脱离书本就不知道怎么去传播了,这也是我过去很难准备课件的很大一个原因,没有搞通的逻辑,连照本宣科我都不会。这是我从这次共读的当局状态与这次总结的梳理过程中觉察到的最大收获,我发现了自己在学习上的这个短板和这个需要,我需要系统逻辑的东西。
在梳理的过程中我终于比较清晰的看到了清晰的观点,就是从零岁开始,父亲在场、夫妻状态、家庭状态、父母共育状态等这些的呈现都是家庭教育里性教育很重要的部分,涉及到对性教育的态度与认知,涉及到家庭关系、亲密关系、家庭分工、性别角色等,对这些方面的态度都从孩子零岁开始就传递出来了,我们的教育也开始了,家庭教育刻不容缓,再一次让我联想到做父母的责任、态度、与保持一个持续学习状态的重要性。
三、共读交流收获
在共读的交流中,让我启发最深的有两个情节,一个是对男性进产房陪产的态度的讨论,一个是妈妈们谈到的与丈夫沟通时得不到理解与关怀的场景的讨论。
在书中作者提到性教育从出生就开始,甚至从孩子出生后的第一秒就开始了,为什么呢?因为父亲可以进产房陪产。他提到很多人不同意这个观点,不想这样做,各种原因与理由,比如生孩子怪吓人的,比如男人进产房会吓阳痿等。他提出父亲进产房对产妇有益处、对男人自己有益处(懂得爱和与孩子建立直接的连接)、对孩子有益处,对三方都非常的有帮助,而那些困难都是很小的、可以克服的。他的观点中体现了重要时刻、仪式感、亲密连接与行动助力等方面的爱,如果能克服心理的障碍、能进产房陪产应该是对一个家庭意义深远的财富。
我赞同作者的观点,但也跟那些质疑声一样,持不确定与怀疑的态度,因为在我的骨子里觉得这个有点不太可能,从小看到的电视作品里,女人生孩子都不让男人进,皇帝、老爷、爸爸都被关在外面,一说要进去就被一些人挡住说是大凶,对他运程不好。女人生孩子活生生变成了一件可怕的事,不是对产妇可怕,倒变成了对男人可怕。很多孕妈妈因为孩子难产而失去了生命,对孕妈妈这么危险的事情,孩子是爸妈两个人的,但我们的文化里却很少有声音提出要爸爸进去陪伴孕妈妈一起渡过的,这是为什么?
这样的无声,让我们女性沉默和没有想象;这样的无声也让男人缺少勇气与责任。我记得我生孩子的时候,也是想都没想过可以这样,更加想不到向老公提出这样的要求,然而两位共读妈妈的亲身分享,却让我急迫的感到,这对孕产妈妈来说是多么需要的危机陪伴。
一位妈妈谈到自己生二胎时进产房手术室,经过长长的走道,躺在移动床上时,她的脑海里浮现出了第一个宝宝生产时,剖腹手术的情景,她的第二个孩子也是剖腹的,当时她并没有太多的喜怒哀乐,然而却不知为什么当第一次手术时的画面不断浮现时,她的眼泪止不住的往外流,往外流。我在想,那个时候她会想到些什么?如果当时有她老公陪在她身边,看着她,牵着她的手,又是怎样一种情景。
听到前面这位妈妈分享后,另一位妈妈也忍不住说起了自己生二胎时经过鬼门关的情景,她也是剖腹产生的二胎,中午12点44分孩子剖出来之后,没想到她大出血了,医院血库却没有符合她的血源,冰块一直冰着肚子,不停的被按压排污血,一直等到晚上8点35分医院才给她输上血,那漫长的等待,在手术室里,冰冷的身体、偌大的空间,不知道那段时间她的世界发生了什么,是怎么渡过的,她的整个身心都经历了怎样的煎熬才等到靠岸。她说:我是多么希望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有老公的陪伴啊!我在想,如果那个时候她的老公是全程着她的,看着老婆经历这样的过程的,那又会是怎样的体验和经历,对妻子会有怎样的积极作用,对丈夫又是怎样深远的影响,对夫妻的感情、他们的家庭又将是怎样。
两位妈妈的分享,让我有勇气大胆的提倡这个主张了,因为男性对生孩子的恐惧即便再大再陌生,也没有亲身经历的妈妈难受啊,妈妈们为了两个人的孩子冒着生命危险,爸爸们为什么不可以去挑战对陌生事物的恐惧呢。即便现在的医疗水平让生产的死亡率降到了很低,这仍然只能说明医疗水平高,不能说明生孩子不危险啊,我们再也不能用现在医疗水平高来搪塞爸爸对生孩子的责任,让妈妈独自去面对了,生孩子是两个人的事情,爸爸有责任和妈妈一起承担这个过程所将要发生的一切。
第二个印象深的是一位妈妈提出的很大爱很包容的想法。她说我们不能期待男性会怎样,要教会他、告诉他我需要他的关心,告诉他我难过的时候需要他的温暖和关心,这样我会好一点。我听她说得很好,站在男性的角度去体谅他们共情能力上的不足,主动的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期望,我很赞同这种沟通方式,但是也感觉到有些牵强与委屈。为什么就要女性来体谅男性呢,体谅不应该是伴侣双方相互的责任吗?主动的、相互的关爱体谅,这应该是夫妻双方共同的责任啊,也是夫妻双方都感觉到幸福和对伴侣关系满意的基础呀!
为什么就不能期待男性怎么样呢,在夫妻关系里对丈夫有所期望,这不是很正常的吗?不能期待的对方,那还有什么念想呢?即便老婆提不出自己的需求,丈夫就没有责任主动了解和支持妻子吗?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不足不应该成为原谅的理由,主动的承担与改善是伴侣双方的责任,因为我们是为了彼此幸福而在一起的,不是谁欠谁的,也不是谁离开谁就不能活了。
而在这个反思与不完全赞同的想法我并没有在讨论中表达出来,我记得我只提出来了,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需求,同时可以向伴侣表达自己的需求,但我没有说不赞同不能期待这个说法。当时我也是觉得不舒服,但又觉得找不到完整的说法。这次共读后,这个念头一直都在,以至于要在总结里表达出来。同时我还很感谢这次矛盾,因为我收获了一个特别大的力量,让我决定以后要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感受了。我看到这位妈妈勇敢的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同时我有赞叹她的柔软与包容,还有大爱,我都非常钦佩。我自己也有很多的想法,却因为不自信,担心说得不圆满而不敢大胆的表达,也不敢用确定的语言来描述。而不知道为什么,这次共读后,我非常冲动的想要把自己可能打破常规的想法大胆的呐喊出来,包括前面对爸爸陪产的突然醒悟与支持,我以后也想大胆的表达出来,而且我还联想到了自己的很多方面,我觉得有益、有意义的很多主张,都因为自己的胆怯与维诺而不能确定义正言辞的声张,这次这么有力量最大的原因是,我听到妈妈们的亲身分享后,我感到我们都共同的受着一些磨难,而有些还没有看到光明与希望,我不能坐视不管,我要和大家一起承担,去想办法尽力把事情改变得更好,这都是我在这次共读中的收获,我感到无比的力量。
共读的寄语
首先非常感谢共读的小伙伴们,尤其是这期主动报名参加的4位共读人,是你们的决定与期待让我有力量与动力把《家庭性教育16讲》的读书会勇敢的带读下去。
其次,我非常坚定的做性教育系列的读书,是因为我从中看到了太多我们女性、男性的盲区,我坚信从这个角度的认知提高能给我们带来非常大非常大的帮助。
再次,我要非常的感谢文丽创办的童府读书会带读、共读模式,非常感谢她的听、说、读、写闭循环,我从去年只参加了寥寥的几次读书会,到现在决定自己带读,然后来主动实践到听说读写的操作中,我感觉收获了太多,仅仅是这第一期的带读,我就收获了太多,我的总结从去年的500字,写到现在5000字我也敢写,是因为我对承担带读与共读的意愿,还有学习的心态,与践行的心态,我很感谢这么一群伙伴和这个支持系统,还有童府多年来文丽一个人支撑下形成的优良纯净的社群力量,我很喜欢它们。
然后,童府妈妈的互助读书会,不只是共读的2小时,而是共学的过程。我们学习小组的建立,共学氛围与闭环的形成,场域的形成,以及共学小组的相互促进与鼓励,共读结束后的交流与总结、分享等都是共学小组所能收获的价值,我们一直向往的互帮互助小组、理想组织就这样自动自发的形成了。
最后,我要非常鼓励大家参与到实践当中来,不管是工作的实践还是学习的实践,我说的都是提升的实践,比如表达的实践、整理的实践、写作的实践、输出的实践等等,都会收获巨大的提高。以前我不敢说确定的话,可是今天我就做到了,相信以后会更加做到。在带读三周前,我甚至想都没想到过这个问题,虽然这是我多年的毛病了,我发现我改变了。
读书会预告:我们的读书会在第一期的第三次共读后开放下期的报名,欢迎大家踊跃的报名,现在共读的人和后面想新报名的人,都可以报名起来,只要你觉得可以每周排出这2个小时来,其它的你什么也不用准备,不用想那么多,你只会收获收获与收获,别的什么都不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