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性的基础信息系统,建设成本高、协同难度大、安全敏感多,除了统一的中央政府已政策手段强制推动,一般商业性机构,如腾讯阿里即使微信、支付宝覆盖率如此之高,也无法达到100%的覆盖。
国家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目的:①信息化建设对于政府运转优化,用户主要是全体居民:把政府看成是公司,其规模之大无出其右,因此在企业信息化建设领域实现降本增效的信息化工具,利用互联网的规模效益特性,一定可以有效降低内部沟通成本,提高运转效率,减少偏远地区管理难度,保证全国令出一口,利出一孔,最终可以有效减少政府行政预算,逐步缩减公务员规模,提升人民群众的政务体验;②信息化建设有利于规范企业管理,对象主要是市场经营活动的最小单元公司。基础信息建设可以类比于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基础数据,众所周知,一个好的信息化系统需要搭建完善的基础信息,因此基础信息完善一方面可以创造统一市场,增加国家调节管理市场的工具,可以精细管理,收放自如,同时也有利利税等工作,这相比于传统政府执政手段而言,基本属于降维打击。③信息化建设对于国际竞合,未来高端产业的国际合作,必然离不开数字化工具的主旋律,而未来低端产业的竞争,也不仅仅是以往人力成本的竞争,应该是产业链整体成本的竞争(信息化建设产生的优势,需要非常大的前期投入与规模效应才能体现,因此会成为国际竞争中的巨大产业优势,难以撬动)。
(原文: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加快数字化发展,坚持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以数字经济引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数字化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加快数字化发展,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有助于补齐产业基础能力短板,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坚持合作共赢,推动信息化对外开放水平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拓展,有利于支撑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无论是作为个人还是作为企业,都需要了解习惯这些变化。举例2016年左右,上海地区酒店入住需要携带身份证原件,如果没带还需要到派出所开证明,但2021年,已经可以实现人脸识别登记。而对于企业来说,业财法税各个环节对接官方系统,此类投入可能会成为刚需,如果使用得当也能够获取额外收益,如人力资源、交易风控等如果有官方数据支撑可以更有效。
以下为规划概要内容:
一、现状与形式
(一)发展现状
信息基础设施规模全球领先。要致富先修路,5G属于最新商用通信,能够创造更好的信息连接管道,从供应链的角度(产品流/现金流/信息流),这为信息流、乃至数字化产品的升级提供了基础硬件保障。
信息技术产业取得重要突破。新一代的技术突破中,我国相比以往技术升级革命,占据了更为主动的地位,能够拥有更多的技术话语权,并能够在一些新的市场中,诞生全球级的独角兽乃至巨头,这是以往技术进步中没有过的。
数字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以电商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在GDP中的占比越来越高,已经从原来的创新商业模式变成成熟模式,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相比于大部分其它国家,这点已经非常领先。
信息惠民便民水平大幅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这个概念在疫情中,通过各类机构政策、公共服务体现出了极大的便利性与管理优越性。比如上海能够精准防控疫情,这离不开各类信息化手段。而在居民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数字化的方式,取代原有线下纸质形式,打破信息孤岛,提高政务集成度。
数字领域国际合作取得明显成效。走出去的战略,数字经济是很好的一种商业手段,不同于以往地理意义的占领,新的国际竞争更多是对市场的竞争,而随着越来越多的线上经济,全球化正在以另一种形式加速,在这其中掌握话语权、定价权是日后国际竞争的重要基础。
信息化发展环节优化提升。互联网作为一种技术迭代快的新生事物,起产生的风险往往也是防不胜防,最近几年,国家在这块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也有了越来越丰富的治理经验,能够固化成法律成文管理,这是不错的开端,当然新的技术迭代对管理的挑战实际是越来越大的,国家也需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积累,优化管理。
(二)发展形式
国际: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我国信息技术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安全性、稳定性受到严峻挑战。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加速,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迭代升级和融合应用,数字经济引领生产要素、组织形态、商业模式全方位变革。数字空间国际竞合进入新阶段,以信息技术生态优势、数字化转型势能、数据治理能力为核心的国家创新力和竞争力正在成为世界各国新一轮竞争焦点,数字领域规则体系及核心技术生态体系的竞争日趋激烈。
国内:一方面有良好的环境和基础发展数字化,另一方面有极大的需求动力发展数字化。但也存在短板:地区数字化发展不平衡,城乡数字化发展不平衡;体制对数字化有约束;部分供应链技术短板‘卡脖子’;数字与实体有机结合不足,存在割裂,没有完全发挥价值;顶层设计到基层执行还存在提升空间;国家数据治理意识与技术相对企业商业市场行为较落后;落地的数字化应用不够丰富;国际合作中话语权不足。
二、总体部署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新的发展理念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
坚持系统推进
坚持安全和发展并重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数字中国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信息化发展水平大幅跃升,数字基础设施全面夯实,数字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数据要素价值充分发挥,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治理效能整体提升。
数字基础设置体系更加完备。5G——>6G;北斗、卫星通信网络商用;IPv6与5G、工业互联网、车联网创新融合,电网、铁路、公路、水运、民航、水利、物流等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提高;形成布局合理、绿色集约的数据中心;数字基建(5G、物联网、云计算、工业互联网)设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基本形成。集成电路、基础软件、装备材料、核心元器件等‘卡脖子’领域突破封锁,保障供应链安全可靠;提升网信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形成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建立自由灵活创新市场机制,建成国家级基础技术平台,建设开源社区生态。提升信息化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建设(更多需要针对安全隐患,引导行业发展的出发点设立),健全人才培育引进和激励保障机制。
数字经济发展质量效益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以下为2B核心: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繁荣发展,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安全性和竞争力显著增强。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数字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数字产品和服务市场更加强大。
数字社会建设稳步推进。以下为2G核心:党建引领、服务导向、资源整合、信息支撑、法治保障的数字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体系日趋完善,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显著提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信息化推进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新型智慧城市分级分类有序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稳步开展,城乡信息化协调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数字政府建设水平全面提升。以下为2G次核心:全国范围内政务服务事项基本做到标准统一、整体联动、业务协同,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政务服务模式全面推广,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权威高效的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不断健全,公共数据资源开放标准和激励机制更加完善,数据资源利用水平显著提升。事中事后监管效能不断增强,公正监管不断完善。
数字民生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以下为2B次核心:无障碍信息化设施持续建设优化,公共服务体系更加便捷惠民,信息化对基本民生保障、基本社会服务的支撑作用有效发挥,教育、医疗、就业、社保、民政、文化等领域数字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多样化、便捷化的数字民生服务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城乡区域间服务水平差距明显缩小,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稳步提升。
数字化发展环境日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