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高僧五祖弘忍大师为传承佛法,搞了个考试,就是召集各位高僧统一命题,让徒弟们各写文章作为对佛的认知和修佛心得。并发话“若悟大意者”即“付汝衣法”,定为六代传法受戒人。
上首高僧神秀就在墙上题写上: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五祖弘忍命人烛香礼敬,大声诵读。惠能虽然不识字,但听了神秀题写的诗句,也随机诵了四句诗,委托其他人也题写到墙上。惠能的四句诗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弘忍法师认为惠能的诗比神秀的诗对佛法的理解更高一筹,于是决定把六组确定给惠能。
其实,神秀和惠能不过是修行原则的不同。神秀虽然因此失去六代传承人的资格,却成了北宗一派的开山祖人。神秀强调“时时勤拂拭”,主张“拂尘看净”,成为“渐修派”。而惠能直接抓住“见性成佛”的关键,被称为“顿悟派”。
神秀认为人是凡体,静心修炼就要时时勤拂拭,时时静心,清心自悟,以达到佛的境界。
惠能认为“善” 与“恶”,“智”与“愚”没有不可跨越的鸿沟,“放下屠刀”,就可以“立地成佛”。从“迷”到“悟”,也就是一念之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