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静夜思》赏读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还有谁不知道《静夜思》呢?
——《静夜思》还有什么能讲的呢?
也许,真的还有呢。
(一)
1.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是“床前明月光”,只是半夜睡不着一睁眼看到一地白月光?那至少得有一个大窗户,玻璃要擦得锃锃亮。有考据派的还特地去查过,答案为:木有。
所以,存疑是正常的。
2.有人认为,“床”是指胡床,即小马扎,想搬到哪里都行,坐在院子里看月亮,正好思乡。
牵强了是不?而且,马扎~思乡~瞧瞧,格局不高了是不?
3.以蒙曼为代表的一拨人认为床是井栏。院子里有口井,井边地上洒满月华——很说得通是不?更为这个观点加分的是“井”令人容易想到井田,水源,这都是故乡的意象,所谓“背井离乡”,如果床即是井栏,那么在情绪上似乎更添一重味道。
不过考据派仍然意见很不统一,说得再有道理,目前也得不到更多的权威认证。
4.还有人认为,床就是指一切坐卧用具,可以在卧室,书房,廊下,院中……并且有《韩熙载夜宴图》啥的为证。
不过,好端端的一处乡思,被那么多张“床”撕碎,我也是蛮不舍的。
——我是不大主张非争出个高下,考据出个原型。无论在梦中醒来,在檐下流连,在院中踽踽……都有可能牵动思乡的情绪,因为头顶那一轮明月,月里珍藏的乡情,是任何围墙都关不住的,何必在意此床,或是彼床?
(二)
有人说,这首诗属于仿写,是山寨版的。原创属于曹丕。
杂诗二首(其一)
曹丕
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
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
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
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
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
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
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
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惜我时不遇,适与飘风会。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
吴会非吾乡,安能久留滞。
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
——仰看明月光,绵绵思故乡,这两句是不是特别有原创的腔调?
然而,纵使李白真的借鉴了曹丕的诗,他也做到了“取之于蓝而胜于蓝”。更短小,更通俗,更凝练。那样令人愁肠百结的思乡情,只用了举头和低头两个动作,无尽的情绪便尽在里头,耐人寻味。
简单到极致。
情浓到极致。
你只是觉得它好,却万万没想到,它居然这么这么……这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