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也许是一次“万万没想到”

——李白《静夜思》赏读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还有谁不知道《静夜思》呢?

——《静夜思》还有什么能讲的呢?

也许,真的还有呢。


                  (一)

1.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是“床前明月光”,只是半夜睡不着一睁眼看到一地白月光?那至少得有一个大窗户,玻璃要擦得锃锃亮。有考据派的还特地去查过,答案为:木有。

所以,存疑是正常的。

2.有人认为,“床”是指胡床,即小马扎,想搬到哪里都行,坐在院子里看月亮,正好思乡。

牵强了是不?而且,马扎~思乡~瞧瞧,格局不高了是不?

3.以蒙曼为代表的一拨人认为床是井栏。院子里有口井,井边地上洒满月华——很说得通是不?更为这个观点加分的是“井”令人容易想到井田,水源,这都是故乡的意象,所谓“背井离乡”,如果床即是井栏,那么在情绪上似乎更添一重味道。

不过考据派仍然意见很不统一,说得再有道理,目前也得不到更多的权威认证。

4.还有人认为,床就是指一切坐卧用具,可以在卧室,书房,廊下,院中……并且有《韩熙载夜宴图》啥的为证。

不过,好端端的一处乡思,被那么多张“床”撕碎,我也是蛮不舍的。

——我是不大主张非争出个高下,考据出个原型。无论在梦中醒来,在檐下流连,在院中踽踽……都有可能牵动思乡的情绪,因为头顶那一轮明月,月里珍藏的乡情,是任何围墙都关不住的,何必在意此床,或是彼床?


                (二)

有人说,这首诗属于仿写,是山寨版的。原创属于曹丕。

      杂诗二首(其一)

            曹丕

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

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

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

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

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

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

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

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惜我时不遇,适与飘风会。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

吴会非吾乡,安能久留滞。

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

——仰看明月光,绵绵思故乡,这两句是不是特别有原创的腔调?

然而,纵使李白真的借鉴了曹丕的诗,他也做到了“取之于蓝而胜于蓝”。更短小,更通俗,更凝练。那样令人愁肠百结的思乡情,只用了举头和低头两个动作,无尽的情绪便尽在里头,耐人寻味。


简单到极致。

情浓到极致。

你只是觉得它好,却万万没想到,它居然这么这么……这么好。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唐诗三百首详解(一 行宫 唐代:元稹(yuán zhěn)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译...
    汉唐雄风阅读 11,712评论 4 29
  • 床:“卧具”还是“井栏” ——“床前明月光”中“床”的辨析 王传学 在李白的咏月诗中,小诗《静...
    王传学阅读 7,713评论 4 12
  • 这个题目是互文,意思是为“诗”和“文”正“名”和“义”。 为什么起这么个题目?因为很多年以来,“诗”和“文”的概念...
    悦读生活阅读 7,710评论 0 8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太白先生的《静夜思》,不知是因为简单好记、通俗易懂,还是因...
    茗羁阅读 5,242评论 0 2
  • 其实我并不想一个人待在这个空荡荡的房子里。但是,偏偏就只有我一个人。空气安静得放大了所有的声音。我听到了风从窗吹...
    路过一棵树阅读 1,163评论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