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的角色地位的不同,会让一个人呈现出不同的样子,也许并非这个人本身发生了多大变化,而是位置影响了立场,让他只能选择表现出最合适当下位置的那一个方面。
大多数时候,我们了解一个人,遇见一个人,判断一个人,只是基于他当时的位置表现出来的一时的样子,我们对这个人的标签记忆其实是和他所处位置绑定在一起的。
蒋昌建不做辩手去做了一个不断念着广告和串词的主持人,开始的时候我内心是无法接受的,总觉得他偏离了在我心中记忆中的标签,而且节目中充斥着为了导演组效果和要求的一系列脑残举动更让我觉得在有损偶像形象,直到后来在一些特定的时候和场景中,你会发现蒋昌建的机敏睿智并没有褪去,只是主持人这个对他来讲新的领域和位置,需要他表现出不同的样子而已。
马东如果一辈子都在央视,我们就会一直以为他是顶着父亲光环的一个永远政治正确的一本正经的额头标签着相声之后的主持人。而我对他的记忆标签一直都是和《挑战主持人》这档节目联系在一起的,直到他去做了《奇葩说》这样的节目,你才有机会发现他是一个多么有趣有才有料的人,颠覆了之前对他所有的认知。
一个演员如果因为一部家喻户晓的电视剧走红,那么往往后面的演艺之路一直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在观众心里走出之前的角色定式。哪怕赵薇现在已经转型如此成功,不少人心中她的标签恐怕依旧是《还珠格格》的小燕子。
位置的变化,不仅仅像是在辩论场上所持观点的转换,还有一系列附加值的变化和能力要求的变化。有些位置背后代表着更大的影响力,更多的责任,更多的限制。身处的人既可能是带着镣铐在跳舞,也可能是处于火山口在煎熬。
换位思考,有时候不仅仅需要的是对人的同理心,还会需要到对所处位置的同理心。因为所在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和视野就不一样,能做出的选择也就不一样。
我们一生都很可能会多次转换角色身份,处于不同的位置,拥有不同的视角和立场,我们会不断的调整自己表现出的样子,去适应角色的转换,位置的变迁,但是我们自认为无论选择表现出哪一方面,我们依旧是那个自己。
位置只是影响了表现出的样子,而并不决定你真正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