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说:"书房小院,此生吾爱"。
我说:"有间茶室,此生所愿"。
我曾经有个小茶室,她的"出生"是在我对六大茶类都闹不清的时候,为了"创业"应运而生。
那个时候,就是有了想法就去做,抱着"不能让想法停留在脑子里太久"的心态启航了我人生中的第一份"生意"。
看看茶室的名字,就能想象出当初的奇葩和冲动——"茗花友煮",现在回忆起来都能笑出声。
怎么有人能把这四个字大张旗鼓地高高挂出去呢?怎么,都觉得这店名新颖得都像是在开玩笑!
那个时候,就是喜欢茶,喜欢茶带来的文化内涵和宁静。但是,却不知其深浅。冒失地走出这一步,也就走出来了!在这条路上,遇到了人生中的贵人。
很快在这条路上,我遇到了教会我喝茶的老师,可能大家都喜欢和"没心没肺"的人"推心置腹"吧,老师用一泡"白金号"让我从头喝到尾,第一次体会出茶的神奇变化。初识茶之变化,用写作术语来说就是:开头、高潮、结尾。
从此,慢慢体会何为"生津",何为"锁喉",何为"喉韵",逐渐对茶的等级有了辨识的感觉。
"只有走在了取经路上,才能遇到取经人",茶又带着我认识了教会我和岩茶的老师们,他们有单纯喝茶的茶客,也有卖茶的茶商,更有做茶的大师。
春天,我们会一起相约武夷山学茶、访茶。心情犹如武夷美景,更似武夷茗茶,悦目润心。
茶如其人,如果你不懂茶,你就去体会卖茶的人带给你的感觉。人若好,茶一般不会花哨。人若花哨,茶也就值得斟酌。
茶品如人品,品茶如品人。
物以类聚,无论是茶客、茶商还是茶师,他们都真诚而热情,这是我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可遇而不可求的财富,远高于生意本身。
可惜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我的"茗花友煮"搁浅了。
但是,对茶的执着不减。除了孕期没有喝茶,月子里都以茶为伴排解了产后心理上的不适。
余生,只求有间茶室,可以静读书,品素茶,谈知己。
如果,您喜欢武夷岩茶,我们可能就是"同道中人",学茶、访茶、写写一起在路上。
茶也好,写写也罢,皆因"懂得"二字而聚,都是一种生活方式,喜欢就好。
知我心者,慰此欣,
不知我心者,谓何求?
最后一句:有想法就去行动,不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