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微信头像,一个透明的玻璃瓶,里面错落有致地插着十几只白色的野花。澄澈的水、嫩绿的茎、雪白的花瓣、黄色的花蕊,在一片绿色光影的衬托下,那么纯净,那么明洁。我愿我的心像这一盏花瓶呈现的意境一样,纯净、明洁。
有的人追求物质的丰富,我追求精神的丰盈。
有的人喜欢外表的美丽,我崇尚道德的修炼。
尽管我相貌平凡,才能平平,但不能影响我对内在道德修养的追求。在追求内在道德修养的路上,我们不能求同,而要求异。遇事想想,如果我这样,是不是和别人一样了?从而马上调整自己,让自己从负面的思想和情绪中走出来。
(一)想和别人一样的纯纯的自己
真的好久没有那么生气,当副校长打电话问Y老师课的时候,差不多晚上九点多钟,我还在办公室。
事情是这样的。
快期末复习了,我排了复习课程表发到学校群。
年轻的Y老师和我说,她的课都没连着,她想连着上。我说你自己找老师调,调好了告诉我,我再调。开学初想调课我都是这么处理的,因为调课牵一发动全身,很难弄。当时办公室里也有一个老师提这个建议,正好在我旁边,我顺手打开手机里的课程表和她一起看怎么调。结果只有一天的课需要调,怎么调一看可知,我俩就直接定好了怎么调整。当天还有个英语老师反映她有碰课的情况,这是我排课的问题,自然需要我调。把英语课调完,我也想到了Y老师的事,看了看,只有一节课是分开上的,不好弄,又想她也没再和我说,而且只是课没连着,不影响什么,就没动。下个周一,把变更后的课表直接发了出去。
想到复习课上了两周了,现在副校长来过问这件事,而且让我把她的课调调。
我那个气呀:都和你说了,自己找老师调,后来你调没调也没和我说呀。你要是不想自己调再来找我,我能不给你调吗?我这么热心肠又好说话的人!
此时我真的体会到孔子说的“人不知而不愠”有多么难了。我当时不为她找副校长而生气,而是为她不了解我而生气。
生气了,又自认为自己很占理,怎么办?我想,一般人一定不会委屈自己,一定会把自己的不高兴让对方知道。
于是我按照自己想象的别人可能的做法给她打电话——没接;于是给她发微信,告诉她那节课怎么调的,又加了一句:你还想调课可以直接找我,我能不给你调吗?有必要找副校长吗?不过分,但明显有质问的语气。
她给我回:我只是随便和副校说,也没想怎么的……
过后几天时间我都生气,我俩碰见也故意避开,心里有了嫌隙。当然这也不算什么大事,又过几天就忘得差不多了,现在像没事一样自自然然地说话了。
(二)我有了不要和别人一样的顿悟
期末考试当天,教导主任最忙。
不想赘述事情的始末了。那天让我耿耿于怀的是我客气地请求s老师帮我做事,她提出一个可以不做的建议,在我看来,那就是拒绝的借口。当时还有两位老师在场,那种被拒的尴尬一直在心里难以化解,一天里脑子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这件事。
一方面说,我对S老师很不满。从我的身份来说,让她做事就是工作安排,即使是请求的语气也应该服从。
换个角度说,S老师也没做错。她没按我说的去做,但是给出了合适的建议:考试结束,让M老师自己做也赶趟。事实证明,她是对的,的确是我心急了。
对同一件事,不同立场的人有不同的处理态度,对方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不同的看法是正常的,怎么能因为没按你说的去做心里就不舒服呢?你这不是拿自己当盘菜了吗?想归想,分析归分析,道理上明白,但我就是不能从这件事的不好的感受中出来。
突然之间,当这件事又从脑子里蹦出来,一个崭新的念头像一道曙光照亮了阴霾:如果你不能谅解这位老师,不能包容这件事,你不是和别人一样了?真的很神奇,当这个念头闪过,这件事对我的困扰顿时烟消云散,心情和头脑像狂风暴雨后的天空一样澄澈、明净。
再联想到Y老师那件事,顿时看到了自己的小肚鸡肠。那不是和别人一样?
是的,在宽容、大度方面,我应该和别人不一样,因为这是我内心的追求。
我希望自己做一个宽容、大度、平和、一切事都云淡风轻的人,尽管很难,但我通过这两件事找到了修炼的密语,那就是反问自己:如果这样,不是和别人一样了?相信一定可以收到神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