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毕业工作来到深圳之后,每天的早餐都是一件让人心碎的事情。之所以早上老是起不来床,我认为原因是没有一顿有足够诱惑力的早餐。有时候早醒了几分钟,脑子里飞快的过一遍周边的早点摊子,一点也没有起床去饱餐一顿的动力。每到这个时候,就很想念湖北的早餐,但是奇怪的是,最怀念的不是吃的最多的热干面,而是一碗牛杂粉。
湖北的早餐选择实在是丰富,各类粉、面、包子、油炸小点一应俱全,相比起来,深圳的早餐实在是乏善可陈。除了麦当劳、肯德基万年不变的早餐套餐,最常见的就是各色连锁包子铺。包子铺里卖的包子都是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一模一样毫无特征的形状规格、透着工业加工的惨白,瞄一眼就食欲全无。一般包子铺都搭配售卖掺水的豆浆、无名厂家生产的绿豆沙和酸梅汤,喝下去肯定会让前一天晚上好不容易打好的鸡血蒸发的一干二净。
深圳也不是没有粉面,其中早餐最普遍吃的是肠粉和汤粉。据我所知,肠粉不是广东本地人恐怕很难接受,不是挑剔,身边的外地人没有一个觉得好吃的。于我而言,肠粉最大的缺点是腻人,肠粉本身就是米磨碎之后凝固而成的面皮,里面再裹上鸡蛋、香菇、油条、瘦肉或者猪肝之后,再淋上一层浓厚的酱汁,一口下肚肠胃和嗓子眼就开始抗议了,很少有人能坚持到吃完最后一口。
汤粉呢,则以潮汕米粉居多,相比湖北的米线,潮汕米粉口感比较粗糙、干燥,入口感觉就不好。最不能忍受的,是潮汕米粉用的汤。一般的小摊子用的都是用调料开水冲出来的白汤,白花花的米粉配上白花花的一碗汤,面上摆两颗生菜,这样一碗素粉足以让人感到绝望和忧郁。此外,潮汕汤粉比较流行的还有海鲜汤粉(贝壳、基围虾)、三鲜汤粉(瘦肉、肉卷、猪肝)和三及第汤粉(瘦肉、猪肝、猪小肠),在深圳这种燥热到万念俱灰的天气里,一大早见识到海鲜和猪内脏的感觉并不好受,再加上做法无一例外的清淡到极点、热气蒸腾中透出一股无法压制的腥味儿,很难对这些汤粉产生哪怕一丁点儿好感。
湖北的米粉就不一样,哪怕是一碗素粉,用的汤也是砂锅熬制一夜的高汤,面上不会放生菜,而是熬得入口即化的海带或者湖藕,饱满的汤汁让一碗朴素的素粉也能让人心生满足。
牛杂粉更是其中一绝。湖北牛杂粉杂糅了湖南牛杂粉的做法,又在汉味的基础上做了改良,口味没有湖南米粉辣的那么刺激,整体口感更柔和。牛杂都是精选的牛筋、牛肚,而不是粤港澳这一带的牛杂碎(牛肺、牛肠,加之口味清淡,腥味催人欲吐)。经过精心熬制的牛筋,透着吸饱汁液的暗黄、发出晶莹诱人的光泽,和着熬制服帖、带着美妙弧度的牛肚一起,捞出一勺放在米粉之上,扑鼻的香味立马升腾上来,穿过鼻腔直达天灵盖。牛杂汤在米粉中慢慢晕开,在汤的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辣油。这还没完,湖北牛杂粉的牛杂里一起熬制了大块的萝卜,一块普普通通的萝卜在浸透了牛杂的汤汁之后,颜色变得微黄,和牛杂、米粉搭配在一起,真是天造地设。最后在面上撒上一层葱花,一碗活色生香的湖北牛杂粉就完成了,它的色泽、香味立马就能调动你的唇、齿、舌和肠胃,让你迫不及待的下筷子。这个时候应该注意吃的顺序,先来一口萝卜,软、糯的白萝卜在牛杂的浓郁中还保留着一丝清香,清甜可口,让你的肠胃不至于一下子接触到牛杂浓烈的冲击;接着就可以来一块Q弹的牛筋了,筋道、弹牙、满满都是胶原蛋白的感觉,一块下肚就迫不及待的想再来一块;然后再来一块牛肚,熬制服帖的牛肚放弃了对牙齿的抵抗,轻轻的一咬就能咬断,但是还保留着最后一点点的矜持和韧劲,咀嚼间牛杂特有的香味在唇齿间百转千回,久久不散。最后才是米粉,细米线充分包裹了牛杂汤汁,将牛杂汤中的精华毫无保留的送入口中,表面上那层薄薄的辣油不失时机的再次刺激你的味蕾,让你的味蕾保持持久的兴奋……
这样一碗牛杂粉,足以让人对一座城市充满怀念、对每一个早晨充满期待,也更容易对生活产生满足感。而没有这么一碗牛杂粉的城市,很难让人产生归属感和幸福感。
来到深圳之后很难吃到正宗的湖北牛杂粉和热干面了,面对满大街的湖南米粉和怎么也做不正宗的热干面,我极度怀疑湖北人民比较贪图安逸,不愿千里奔波出门做生意,为飘荡四处的湖北游子做一碗正宗的粉或者面。
如今经常模糊的回忆起某个冬天的早晨,我正坐在汉口一家简陋的露天米粉摊子中,面前摆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牛杂粉,行人寂寥、落叶飘零、天色昏黄,但是我心中安定、满足、温暖,时间好像温柔的停止在了那一刻。分不清是记忆还是臆想,这个片段反复在我脑中出现,将来可能也还会不断重演。
如还乡,不用诉离殇;让我先干一碗牛杂粉,再笑对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