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卷十·九二】
余祖居杭州艮山门内大树巷。邻有隐者桑文侯,鬻粽为业,性至孝:父病膈,文侯合羊脂和粥以进;父死,乃抱铛而哭。人为绘《抱铛图》,征诗。万君光泰诗最佳。其词曰:“羊脂数合米一掬,病父在床惟啖粥。父能啖粥子亦甘,粒米胜于五鼎肉。升屋皋某无归魂,束薪断火铛寡恩。床前呼父铛畔哭,抱铛三日铛犹温。呜呼!恨身不作铛中米,临殁犹能进一匕,谓铛不闻铛有耳。”
文侯之子弢甫先生,性孤癖,能步行百里,弃主事官,裹粮游五岳。《留别袁石峰》云:“莫定畸人物外踪,梦魂飞入碧霞重。浮云形似世情幻,秋树色添游兴浓。白练横过天际马,乌藤直上岭头龙。凭将一斗隃麋汁,洒遍天门日观峰。”《过华山》云;“华山门下雨盈盈,玉女秋期会玉京。十万云鬟梳洗罢,漫空盆水一齐倾。”《嵩洛杂诗》云:“铁梁大小石纵横,似步空廊屧有声。世外多情一明月,直陪孤影到三更。”非深于游山者不能言。先生名调元。
艮山门。杭州城古代的东北门。五代吴越时筑罗城,为十城门之一保德门,南宋绍兴二十八年,移门址于菜市河西,改名艮山门。《易》:“艮”为“北”,艮山,为城北之小山。汴京有“艮岳”,南宋取名艮山,有故国之思。民国初期因筑路拆除。为使后人明了城池变迁,于故址立碑志念。
大树巷,原在杭州老城的艮山门内的东北角,与东园相邻。1989年建成住宅小区,地名消失,目前有大树路。
桑天显,字文侯。居(杭)城东大树巷,鬻餈筒(卖棕子)为业。幼丧母,父病翻胃,日必熬肉粥以进。父死,乃日夜抱铛(锅)而泣。孝道声闻乡里,人若言孝行,必叹曰:“何如桑郎小寿!”有父母诃责逆子,辄言:“独不闻桑小寿之养亲疾耶!”小寿,天显小字。(转《东城小志》)
万光泰,(1717年—1755年),字循初,一作晴初,号柘坡,秀水(今浙江嘉兴)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一作举人),被荐鸿博。工诗,善山水,笔墨潇洒气味纯古,尤善篆刻,兼精算学。卒年三十九。有《柘坡诗集》、《徇子庄印朴》。
五鼎,古代诸侯宴会列五鼎肉菜而食,鼎内分盛牛、羊、猪、鱼、鹿肉。借喻豪侈生活和显贵地位。
升屋,意思是登上屋顶。《礼记·礼运》:“升屋而号,告曰,皋某复。” 汉·王充《论衡·明雩》:“升屋之危,以衣招复。”《南史·江泌传》:“泌少贫,昼日斫屧为业,夜读书随月光。光斜则握卷升屋,睡极堕地则更登。”
皋复,亦称招魂,是招回死者溃散的灵魂之意。死者生前亲近者,持死者上衣,登屋顶面北而呼三声,“X X复”之后,将其衣覆盖尸体,男女皆哭泣。皋复是为了招回从死者肉身溃散的灵魂,以求得死者复活的仪礼程序之一。目前,朝鲜族丧葬礼仪依然保存。
束薪,释义:1、捆扎起来的柴木,一捆薪柴。《诗·王风·扬之水》:“扬之水,不流束薪。”2、比喻男女成婚。《诗·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马瑞辰通释:“诗人多以薪喻婚姻……此《诗》‘束薪’、‘束刍’、‘束楚’,《传》谓‘以喻男女待礼而成’是也。”3、捆柴。宋·陆游《园中晚饭示儿子》诗:“涧底束薪供晚爨,街头籴米续晨舂。”
断火,断绝用火。《艺文类聚》卷四引晋·陆翽《邺中记》:“邺州俗,冬至后百五日,为介子推断火,冷食三日。”
铛,多音字。1、读dāng时,可作为名词使用,意为金属制作的物品,如锒铛(锁系囚人的铁索)、“足履革屣,耳悬金铛”(女子的耳饰);也可作为象声词使用,指撞击钟发出的声音。2、读chēng时,指烙饼或做菜用的平底浅锅,如:饼铛;也可指温器,如:酒铛、茶铛。《通俗文》:鬴有足曰铛。《纬略》:三足温酒器也。唐薛大鼎、贾敦颐、郑德本,号铛脚御史。《宋史·太祖纪》雷德驤判大理寺,言赵普强市人第宅。上怒叱曰:鼎铛犹有耳,汝不闻普吾社稷臣乎。
匕,音bǐ。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本义指勺、匙之类的取食用具,是古代的一种长柄浅勺勺端稍锐的取食器具的象形,字的上面是勺柄,左边是一个挂耳,下面是勺身,后代的羹匙由它演变而来。后来由于匕匙的头扁平而薄锐,古代有种短剑与之相似,所以引申为“匕首”。
桑调元,(1695年—1771年),字伊佐,号弢甫。生性孤僻,特立独行,博学善文,惯爱江山。雍正十一年(1733年)特赐进士,授工部额外主事。不久,辞官游历山水。诗文纵横排奡,才锋踔厉,著有《五岳集》二十卷、《躬行实践录》十五卷《弢甫文集》二十卷。
畸人,音jī rén,意思是指有独特志行、不同流俗的人;神奇的人;仙人。《庄子·内篇·大宗师》:“子贡曰:‘敢问畸人?’曰:‘畸人者,畸於人而侔於天。’”成玄英疏:“畸者,不耦之名也。修行无有,而疏外形体,乖异人伦,不耦於俗。”
隃麋,音yú mí。释义:1、古县名。2、隃麋以产墨著称,后世因借指墨或墨迹。3、引申指文墨。
日观峰,位于泰山玉皇顶东南,古称介丘岩,因可观日出而名。相传在峰巅西可望秦,南可望越,故又称秦观峰、越观峰。峰东为东天门,双石如门。
嵩洛,嵩山和洛水的并称。两者均近洛阳。
铁梁,指铁梁峡。在嵩山之东峰太室山,太室山共有三十六峰,铁梁峡在三鹤峰东。此处两山峰相对而立,中间为巨大的峡谷,峡谷间有两个似梁的倾斜石板相连,北者大,名大铁梁峡;南者小,名小铁梁峡。《嵩山志》称之谓铁梁桥。铁梁峡地势险要,铁梁南侧为深渊,下行其上,不寒而栗,不小心就有坠谷的危险。称铁梁,是因为人行走在峡谷的石板上,铮铮有声,故名铁梁峡。
屧,音xiè。本义古代鞋的木底:“昼日斫屧为业。”后指木底鞋:响屧廊。泛指鞋:“画屧重高墙。”引申行走:“又尝步屧白杨郊野间。”《姑苏图经》吴王宫中有响屧廊,以楩梓板籍地。行则有声,故名。
【闲言碎语】
袁枚出生于杭州艮山门里面的大树巷,这是他家祖屋。大约在其一岁左右,迁居葵巷(小粉墙)。六十五岁时,袁枚故地重游,并赋诗记怀。《余生东园大树巷中,周晬迁居,今六十五矣,重过其地》:“六十衰翁此处生,重来屋宇变柴荆。想同买得寻邻叟,谁复婆留唤乳名?蓬矢挂时桑已尽,儿裙湔处水犹清。斜阳影里千回步,老泪淋浪独自倾。”
袁枚对大树巷情有独钟,不但是这里出了大孝子桑天显,而且出了好几位文人雅士,足堪自豪。
先说本条诗话中提及的大孝子之子桑调元。袁枚称他“性孤癖,能步行百里,弃主事官,裹粮游五岳。”此话描述真实。桑调元虽然出身于商贩之家,但从小熟读诗书,雍正元年(1723年),不到三十岁就中举。后来科举不顺,雍正十一年(1733年)参加会试,正榜落第。雍正命遴选举人之明习性理者,一共选得八人,桑调元是其中之一,被特赐进士,授工部额外主事。或许是桑调元心高气傲,对自己非正榜进士出身感到不满意,也或许“额外主事”的“额外”二字刺激了他,上任不久就辞官云游四方去了。桑调元是清代资深“驴友”、“背包客”,每次出行,都是“袱被半肩,不与人偕,遍游五岳,人称独游五岳先生。”桑调元诗文俱佳,著《桑弢甫集》八十四卷,《四库全书》存目:“是集诗十四卷、续集二十卷、五岳诗二十卷、文三十卷。调元才锋踔厉,学问亦足以副之。故诗文纵横排奡,摆落蹊径,毅然自为一家。而恃其才学,不主故常,豪而失之怒张,博而失之曼衍者,亦时有之。所作《镇海楼》诗至七言长律二百韵,古人无是格也。其所以长即其所以短乎?”《四库全书》对其诗文评价的最后一句话,也给我们某些吟诗作文喜好枝蔓铺陈者提了个醒。
再说说桑调元的邻居卢存心。原名卢琨,字敬甫,号玉岩。其家与桑宅相近,自幼来往。凡购一书,各分两册读之。看完后交换读之,各举所得,互相考究,晨夕必偕。街坊邻居称他们为“双先生”。乾隆元年(1736年)荐试博学鸿词,袁枚此年也被荐试。两人在京城相见,叙及乡谊,应该有不少话题。著有《白云集》七卷,别集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卢存心与桑调元既是发小,又是亲家。其子卢文弨(1717-1795年)娶桑调元之女。卢文弨才学非凡,乾隆十七年(1752年)高中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后任上书房行走、翰林院侍读学士、广东乡试正考官、提督湖南学政等职。说来残酷,卢存心这一年才被选拔入国子监当太学生。儿子高中三甲,老子方入太学。心中当是五味杂陈。
离大树巷很近的东园,还住着一位鼎鼎大名的人物、清代著名诗人厉鹗。厉鹗少年时家境贫寒。父亲早逝,全家靠兄长卖烟叶为生。因家庭生活所迫,几乎被兄长送进庙宇为僧,由于自己的坚持才作罢。此后他刻苦用功,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28岁时中举。厉鹗与袁枚是好友,与桑调元亦有密切往来。厉鹗晚年移居城南。在《樊榭山房集》中有诗《南邻桑屯田弢甫见访,兼和移居诗,辄赋五言,用酬雅贶》:“穷居蔽泥水,车迹过从稀。避俗翁今是,栖仁里可归。墙低闻雒诵,门静接深衣。自此陶嘉月,联吟欲莫违。”可见二人交往终身,两家成为世交。《翟刻绝妙好词纪事》中记载,厉鹗的儿子厉绣周有一个女儿厉氏嫁给了桑调元的孙子桑近仁。
一条小巷子能出众多雅士名人,的确可以称为风水宝地,或有文脉潜藏。可惜大树巷现在已经荡然无存,修建为住宅小区。不知道此小区后来可曾有过高考状元之类的人才涌现。倘若没有,建议小区将前代文人事迹立于碑园中,激励后代子孙,延续文脉,再展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