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件事,想做,做了,做完这是三件不同的事。
想做,是事情的前置条件。做了,是事情的正在完成时。做完,是事情的终止。
很多人总是在计划明天,规划未来,但却没有行动。计划再完美,没有行动,都等于零。只要开始行动,就超过了大多数人。
但除此之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坚持到底,以及及时止损。
我相信能坚持到底的人肯定会大有收获,但有时候在经济学中这不是最优解。方向错了,坚持反而会更惨。
我们要认识机会成本,以及沉没成本。用付出最少的方式去获得最大的收益。
一、很多时候,选择大于努力
机会成本,是在我们想做阶段要选择判断决策的问题。选择就要付出代价,得到机会时就会失去机会。我们为了某一决策而放弃的另一决策就是付出的代价。
简单来说,机会成本就是为了自己的选择付出的成本。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有十万元,你可以选择买一辆车,也可以选择出去旅游半个月,或者投资股票,或者其他事情。但你一旦选择其中的一种,其他的选择就被排除了。
其他的选择可能带来的利益,也就消失了。消失的部分就是机会成本,也就是你做选择付出的代价。
比如:你选择了投资股票,就不能享受旅游带来的享受;你选择了买车,就不能得到投资的收益。
人的一生是在不断的选择决策中度过的,有的时候选择很容易,有的时候选择很难,很多时候难在备选的选择都有着不同的优势。
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从机会成本去计算,机会成本小于你做出的选择带来的利益,那么选择就是正确的;反之则是错误的。
二、学会及时止损
一旦我们做出了选择,开始行动,就开始付出成本,有些时候这些成本是无法回收的,这就是沉没成本。
我们要时刻对自己做出的选择进行评估,假如选择本身是错误的,就要及时止损。
很多时候,人们都会因为想要收回成本,从而导致损失进一步扩大。
比如:很多赌徒都因为想要回本然后倾家荡产;很多投资股票的人因为想收回成本,反而被套牢或者选择割肉。
这些都是人的心理中,天然的对损失很敏感,不能接受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回报,人们不能接受这些付出被浪费,所以接着付出,但大概率会浪费更多。
人因为认知的局限,不能在决策中保持理智,所以有时候更多是受情绪的影响。所以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对抗自己的贪婪,及时止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