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话题,也许有人会在心生反驳:这还用说嘛,我当然知道自己是不完美的了,我也不苛求自己是完美的父母。今天我想谈的是,在跟孩子的互动中,你有没有极力想证明自己是完美的呢?
东东是个5岁的小男孩,一天和妈妈在小区里散步,小区公园里有个浅浅的水池,东东很想和妈妈一起进去踩水。可是妈妈对踩水一点兴趣都没有,并不想去,但她不能直接跟孩子说是自己不想去,而是变成跟他讲道理:”水池的水看上去很清澈,但是其实有很多细菌,会传染给你;这个天气有点凉,会感冒的;另外保安叔叔也不让小朋友进去玩水,我们还是不要去了!“。妈妈一口气讲了好多理由,期间孩子会争辩几句,但最终还是说不过妈妈。
商场里,一个小女孩看中一款漂亮的玩具娃娃,很想要。妈妈一看价格有点点贵,不想给孩子买。可是妈妈又不想直接说因为贵,于是就变成一场说教:”每次出来都要买玩具,你家里已经有很多类似的娃娃了,怎么还是要呢?太浪费了!“。小姑娘的满心欢喜就这样被妈妈泼了一盆冷水。
这也是我在咨询工作中常碰到的场景,父母拒绝孩子的时候总会找出很漂亮或者很合理的理由,唯独不能直接说出是自身的原因:此刻我不想陪/满足你,我也有自己的需要。不能在孩子面前承认自己不是一个完美的好妈妈,自己也有私心的一面。却转而变成攻击孩子的欲望。有些爸爸妈妈很用心,知道亲子关系的重要性,知道要跟孩子好好沟通,不能打骂训斥,所以跟孩子说话很温和,也不厌其烦。但观察他们的互动,你会发现父母一直在苦口婆心的讲道理,本质还是一样的,就是要证明你是错的我是对的。
这样的互动方式,留给孩子的就是内疚和指责了:我不该提出这样的要求,我不该有过多的欲望。如果经常发生的话,孩子就会渐渐形成一个比较固化的概念:自己的欲求是可耻的,自己的欲望应该被压抑,隐藏。以后面对外界也不敢直接发出自己的声音,做事情总是缩手缩脚,常见的就是“老好人”,不敢要求别人,久而久之变得无欲无求,实际上内心却是非常空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