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每天忽视的除了家人的笑脸,是否还有带给全家人芬芳的花儿,家里的狸猫又到葡萄架上和邻居家猫打架去了,末了还掉了下来带给你的快乐?
这些童年回忆在成年后好像对我们来说无足轻重似的,可正是记住了这些小细节才能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因为它们真的很有趣。
小池龙之介在《别生气啦》中说,“在接触到某些信息时,大脑时常会以‘这个呀,我已经知道了’为由,粗略地将其过滤。这种烦恼在佛学中被称为“无知”。在这种“无知”的强力作用下,我们便习惯性地忽略了那些每天都在接触的事物。比如窗帘中透过的光线,房间中踏过的地板,还有家人的表情变化......这样一来,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变得粗略,世界在我们眼中也显得越发无趣。”
“这种细微感知的钝化正一步步引导我们走向不幸。然而,社会中充斥的现代元素---无论是音乐、故事还是网络信息---都在不断向我们输送着强烈的刺激。在习惯了这种程度的刺激之后,我们对于那些微小变化的感知只会越发迟钝。”
感知钝化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记得有篇文章是介绍作者的母亲会在桂花香飘四溢的时候采摘下来,先把桂花摘干净,然后用细纱布包好和大米放在一起,以后的日子里,他们全家就可享用到有桂花香味的米饭了。
能把生活过得如诗一般,在如今已实属不易,更何况是把饮食做得如谪仙般的普通人家。想来他们的生活才是过得有滋有味,活色生香的。
可如今充斥着我们生活的快餐文化,不仅破坏了人们对生活美的追求还让大数人患上了焦虑症。
读过一些文字后才明白是因为我们对世界的认知逐渐丧失了敏锐性也没了去了解的兴趣吧。
回想那些躺在床上热得睡不着,摇着蒲扇度过夏夜的日子;听着跑到自己家来约架的邻居猫也曾暗暗为自家猫喊加油的日子;葡萄成熟的季节妈妈让给街坊四邻送葡萄的日子……
感觉那时的我们都在被生活温柔以待,而我们也能灵敏地捕捉到每一个快乐的瞬间以供回忆时提取出来供自己遐想。
总之,要学会偶尔发呆让自己放松一下,更要学会发现生活中的小乐趣。
这样,我们的感知才会从手机来到现实,才会更接近真实的自己,才能更好地理解万物的变化,也会更加喜欢自己。
我是挹洗俏月,祝您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