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达雅
绝大多数人都不是外语专业的,未曾专门学过翻译。只是从语文课上听说过严复先生提出的三层次标准:信、达、雅。信和达的意思差不多。雅被认为是最高要求。所以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时候原文是普普通通的口语词,翻译到中文就变成诘屈聱牙的伪文言。
比如古典音乐的主要时期 common practice period 被翻译成“共晓时期”。实际上它的意思是“普遍做法时期”。代表那个时代有一些普遍公认的作曲技法,比如调性、和声、奏鸣曲式等等。翻译成“共晓”仿佛是“雅”了,但是却把信、达丢了。
法句经序
惟佛難值,其文難聞,又諸佛興皆在天竺,天竺言語與漢異音,云其書為天書、語為天語,名物不同,傳實不易。
名物不同,翻译不容易。
將焰雖善天竺語,未備曉漢,其所傳言,或得梵語、或以義出音迎,質真樸。初謙其為辭不雅,維祇難曰:「佛言:『依其義不用飾、取其法不以嚴。』其傳經者令易曉,勿失厥義,是則為善。」坐中咸曰:「老氏稱:『美言不信、信言不美。』仲尼亦云:『書不盡言、言不盡意。』明聖人意深邃無極,今傳梵義,實宜徑達。」是以自偈受譯人口,因修本旨不加文飾……
翻译者虽然非常精通天竺语,但是没有精通汉语。所以翻译出来的语言很质朴。他谦虚地说不够“雅”。維祇難(人名)说佛本来就主张不用修饰,依照本义说出来即可。咱们传经的翻译出来要让别人好懂,不丢失原来的文义,这样就很好了。
座中其他人也附和说老子曰“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孔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中国先贤都同意用质朴的语言传达意思。所以翻译经文应该“徑達”——不拐弯抹角地直达其本来意思。
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这本书则提出3条总原则:
I. That the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
完整地转写原作的所有ideas。
II. That 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with that of the original.
style和manner要保持原作的特色。
III. That the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original composition.
翻译要保持原作的ease(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