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篇文章,指出“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是一条谬论。科学实验证明人类已发现终身学习得神经机制。
很多父母被告知,人的大脑只利用了10%,其他的90%有待开发。然而在科学上,这一点并不成立。有人追踪到这句话的来源,这是一句来自20世纪初美国世界博览会上一个摊位的广告词,并非科学实证。
我们生活中到处充斥着类似的“常识性谣言”,看似经过实践的推敲,实则只是部分人的观念,并非客观事实。然而这些观念一传十,十传百,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辐射的人越来越多,相信它的人也越来越多,好像成了客观事实一样。
记得我刚上中学的时候,长辈们都告诉我们,女孩子的智力比男孩子差,特别是女孩子来大姨妈之后,智商会越来越低,学习只会越来越难。
现在想来这些观念实在是太荒谬,但当时它确实吓到了一群女生,包括我,有不少女生承受不住压力而退学。
本来进入初中,课程难度加大,学习比小学时吃力,加上周围的人又说女孩子来大姨妈以后,智力只会直线下降,努力了也没用。
我不知道,制造出这种观念的人当时是一个什么心理,也许是给自己的逃避找的理由、也许是不想让女生通过学习提高自己……
那么对于这样的“谣言”,我们该怎么应对呢。李笑来老师给了很好的办法:我们在听到一件事情时,首先要判断它是客观事实,还是观念。
如果是客观事实,我们就要判断它的真实性:如果是观念,那就要分析说这话的人,他背后的根源是什么。
那怎么判断我们听到的东西到底是客观事实还是主观观念呢?这就需要我们去积累判定性知识。
比如,文章开头提到“人的大脑只利用了10%,其他的90%有待开发”这件事情,到底是客观事实还是主观观念呢?
如果我们知道这只是一句广告语,而非科学论证,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地判断出,它是主观观念,而不是客观事实。那么任何基于它去展开的一系列行为都是不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