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谅自己

来广州不久,我便一头扎进了黏腻的梅雨季。昏暗狭小的居住空间,也因此变得更加湿稠,那股时隐时现的霉味,总是出人意料地窜入鼻腔

这感受,如同偶遇人生的雨季。在时空的交错中,那些复杂难言的情绪和想法,也像空气中氤氲的霉味,悄然在心底弥漫开来,带出些许不安

在心理医院实习进修已近三个月,时间虽不算长,但能走到这一步,我却走了漫长的路

回望过去,我与心理学结缘始于中学时代。那时,尽管我生活在闭塞的山林里,但酷爱阅读的我,还是从高考相关的杂志上得知有一个叫做“心理咨询”的行业。若要追溯更早的缘分,那无疑是我的养育者。他总在餐桌上不厌其烦地教导我:“听话要听音”、“将心比心”、“要学会换位思考”、“要等别人把话说完”等类似的熏陶。每当我情绪低落或迷茫时,他都会轻声细语地走过来问:“怎么啦?”即使我嘴上说着“没什么”,他依然会守在我身边,温柔地告诉我:“你的脸上明明透露着情绪,鼓励我用语言去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生活事件的变动总是让人猝不及防,生命的无常带来的痛苦,让人本能地想抓住一些确定的东西,以寻求安全感。然而,在向外抓取安全感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会像惊弓之鸟般,竭尽全力地飞向更高更远的天空。那些鞭策与希冀,如同细密的沙尘,日积月累地散落在羽翼之上,久而久之,我们便难以掩饰那份疲态之姿

当我们走到当下这一刻,往往很难清晰地洞察内心究竟发生了什么。然而,眼前的这一切现状,却真真切切地塑造着我们的某种心情,甚至引发对自我身份的迷思。尽管我们时时刻刻都生活在这样或那样的背景下,那些怨恨或惩罚自己的念头却总会若隐若现。有时,我们甚至会误以为这种自我鞭策是不可或缺的,它能帮助我们走向更成功的人生,赢得更受赞许的生活。

人生的雨季,终究是避无可避的光景。我们被抛掷于这片时空,遭遇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养育境遇,从而塑造成形形色色的故事。我们竭尽所能地发展着自己的生存策略,有时甚至显得有些笨拙而残酷。然而,退后一步,在明暗交错的人生故事线中,我们总能发现一些值得惊叹与深刻理解的时刻。人,总归是需要被看见和关怀的,其本身的存在,就蕴含着无法估量的意义

在某些四顾无人的时刻,我们不自觉地与他人一同站在审判席上,对自己进行审判。如果内心带着有罪的模板,那么一切罪名似乎都可成立。我们全然不顾事件背景的错综复杂,也忘记了审判席上的真正主人公是谁。此时,重要的仅仅是自我审判本身,而非审判的对象,也无关审判的缘由。渐渐地,自我审判便成了一个搪塞自我观察的借口。

这世上,还有谁比你更了解自己呢?然而,最爱自己的却未必是我们自己。尽管如今各类社交媒体和营销团队把“爱自己”打造成一张绝佳的牌,但日常生活中更容易渗透人心的,似乎反而是自我的贬损或盲目吹捧

学会原谅自己:原谅自己并非完人;原谅自己并非总能在事前评估判读后做出最佳选择;原谅自己未能如愿拥有攫取功名利禄的手段;原谅自己可能无法实现儿时的梦想;原谅自己一生中也许难以做出一些“有意义”的事件。唯有原谅,才有接纳的可能;唯有原谅,我们才能拥有面对自己的勇气,以一颗平常心过好当下的日常。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