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撒切尔夫人很小的时候,她的父亲就要求她“永远坐前排”——在学校上学要坐前排,在剧场看演出要坐前排,出门坐公交车也要坐前排,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像坐位置一样,争取在前排。这样的要求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未免过于苛刻,但正是这样才培育了她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她时刻牢记父亲的教导,总是抱着必胜的信念,尽最大努力克服一切困难,用行动实践“永远坐前排”。
可是,在我们身边,不光真正能够做到“坐前排”的人很少,连想“坐前排”的人都不多。单位开会,大家从来都是抢后排坐,因为坐前排不自由,不能打盹,不能玩手机,不能随意走动,坐后排就自由多了,只要动作不夸张,没人会注意到你在干什么。同样的场景在大学课堂上也很常见。
撒切尔夫人的“永远坐前排”代表着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而我们的“不想坐前排”则代表着一种消极逃避的人生态度。
不是每个人都能取得像撒切尔夫人那样的成就,但是成为怎样的人,却完全由我们自己掌控,而我们连这点掌控权都放弃了。我们习惯于给自己留下后退和放纵的机会,从不曾认认真真拼尽全力。领导安排工作时,不是主动请缨而是躲避推卸;处理工作时,不是精益求精而是草草了事;遇到问题时,不是勇敢面对而是逃避躲闪;就连生活上也是松弛懒散、敷衍时光。到头来,工作上碌碌无为,生活上兵荒马乱,频频回头生出荒废光阴的懊悔。
所以,“前排”从来就不是简单的一个座位而已,“坐前排”的意义也绝不仅仅在于占据最显眼的位置,获得更多的关注,争取更多的机会,更在于那是认真严谨的人生态度的体现,它能让人保持紧张感和压力感,从而不断进步。
态度决定高度,愿我们每个人都能积极“坐前排”,在人生路上勇敢前行!
消极逃避不可取,
勇敢积极坐前排。
凡事认真尽全力,
千金光阴莫留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