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在任何时候,都是非常重要的,老师教育有方会让学生在心底种下知识的种子,将来也许会生根发芽。
父母教子有方,一定意义上比学校教育更为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点都不假,可以将教育贯穿到平时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以便帮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今天主要想讨论的当然是家庭教育哈,我高中一位语文老师的家庭中发生的事。
这位语文老师对我一直非常好,之前一直都有走动,这几年受到疫情的影响,大家很多时候都天各一方,因为种种原因总是难得一聚。
今年正好请的假比较多,正月十几号的时候跟我老公去她家拜年,看到语文老师虽然上了年龄,但是风华依旧,言谈举止一如当年给我上课的时那般。
虽然是去语文老师家,但确是我们先到,语文老师后到的,因为她在我们到之前,抓紧时间去转了另外一家亲戚。
不过我们坐了片刻,语文老师就来了,她换好衣服后,帮我先端吃端喝的,然后坐在沙发上跟我们聊天。
在她端这端那的过程中,她的小女儿缠着她,让帮她套恐龙的玩具,老师说去找那个哥哥给你套。
可能毕竟是女孩子,对动手的东西不那么感兴趣,她就又玩别的去了。
这时正好老师的侄儿也在,手里拿着那个没套好的恐龙玩具,在老师身旁转来转去,这时老师对着她侄儿说去找那个叔叔套,那个叔叔是专家。
小男孩就跑到我老公身边问:“你真的是专家吗?”,老师听到后给她侄儿说要叫叔叔,她女儿叫哥哥,听到孩子的问题,我老公边笑笑边套着玩具。
与此同时我跟老师边聊天边吃东西,老师还不停的剥东西给我吃,看着老师当时的样子,再想想以前老师教书时的威武,我更加喜欢和敬重这个老师了。
而且老师也催我老公吃东西,但他忙着套玩具顾不上吃,很快我老公就讨好了,老师侄儿拿到后高兴的满屋子转。
老师见缝插针般带着幽默的语气给侄儿说:给你说是专家你还不信,孩子听了嘿嘿一笑。
这时老师催着我老公吃东西好多次了,他也终于动筷子吃了,她的小女儿看到她堂弟的玩具套好了,就拿给我们老师套,我们老师说:“我套不来。”
孩子就对老师说:“你都套不上,给我买那干什么,真讨厌。”
按照我对老师的了解,听到孩子这般说话,应该生气才对,结果让我意想不到的是——老师居然装耳背,当没听到似的,对女儿小姨说:“你给帮着套套,套这个你比我强,我完全不行。”
她在五六岁的孩子面前完全承认她的短板,甚至完全做不来的东西。
接下来小姨帮她套,我老公吃东西,估计女的套那个玩意还是费劲,孩子看着希望不大,又拿给我老公。
我老公就开始套,给女儿说让哥哥吃完了再给你套,结果女儿不从,套的过程中,她小女儿还再埋怨,嘟嘟囔囔地说:“为什么她老是最后一个,最后才给她套。”
后边我才知道,她第一次装耳背是给孩子面子,第二次是在忍耐了,因为她事不过三的原则我们都知道。
当老师再三催我老公吃东西以后,我老公说:“马上就套好了,这个零件少”,而且再加上已经套了一个,第二个效率也更高一些。
结果小女儿听到后,睡在地上撒泼似地说:“为什么给她买的零件少?”就是说我们老师偏心之类的。
这次老师就不忍了,面带微笑又不失坚定地对女儿说:“你今天事情怎么那么多?”
小女儿睡在地上跺着脚,不情愿地说:“我怎么事情多了?”
老师说:“你才麻烦的很。”
小女儿这次更加不耐烦地说:“我到底哪里麻烦了嘛!”
这会儿老师准备给她最后通牒了,毫不客气地说:“今天你姐姐走了,你爸爸上班去了,你就把眼睛擦亮。”
也是由于计划生育影响,也是姐姐很大,妹妹很小,此时姐姐已经是武汉大学大二的学生,妹妹还是五六岁的小孩。
没想到小女儿闻言,马上就闭嘴了,老师说跟弟弟去房间玩,拿着套好的玩具乖乖的走了,直到我们走也没有再出来。
从这个事情就能看出老师平常的教育方法,对孩子宽容并不纵容,宠爱但不溺爱,哪怕对别人来说还不懂事的小小孩,她都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做的很到位,孩子自然都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就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大女儿能够非常顺利的考上武汉大学了,其实对于18线的小县城来说,应届班每年上普通本科线的都没有几个,一次性上那么好的学校,基本上堪称奇迹。
所以说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言传身教,为人处世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与其给孩子说要怎么学会宽容,还不如自己先做到宽容。
孩子当然不能理解你宽容别人是什么感觉,但她一定知道爸爸妈妈对她宽容是什么滋味。
通过这件事我也做了一些思考,其实对于孩子来说,不是不能犯错,而是不能太过分;对于父母来说,不是孩子一有错就要批评或者惩罚,而是要教会孩子把握好尺度。
总之,教育是一件简单又复杂的事,也希望大家多多讨论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