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往往形成了既定了讲话方式,这些对话的方法不自觉的脱口而出。这些话语可能是从自己的父辈那里习得,可能是来自整个社会的语境。小孩子受限于语言的发展和情感(情绪)识别的错位,往往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而其实,这种表达的不足,如果没有很好的引导,会一直延续到成年。“育儿即育己”,通过这本书,可以更好的了解表达的意义,也是一次和自己对话的机会。
儿童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情绪,一方面受限于情绪语言的匮乏,一方面不能准确的定义情绪。而越不能得到理解,就会愈加哭闹,大人就更抓狂。其实,往往是因为家长不能帮助小孩子讲出自己的情绪。
大人应该首先自己掌握一些情绪的词汇和对应的情景(如果大人在这点上不强的话),面对哭闹的孩子,结合不同的情景,帮孩子识别是不是“生气”是不是“伤心”等等。一旦孩子明白自己当时的心情体验,就会比较容易一起解决问题。识别自己的情绪可以说是人类早期活动很重要的一步,只有对自己的认知比较充分,在日后和人的相处才会比较顺利。毕竟,推己及人,应该先有个己。
对于家长自己,可以和孩子一起来学习怎么聆听,怎么识别自己的情绪,基于此,建立彼此的信任和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