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咨询创始人琳洛特说:改变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没有终点线。
昨天夜里凌晨,我趴在家里15楼的飘窗,哭得声嘶力竭,上气不接下气,悲怆入脾,神魂颠倒。看着窗外沉寂下来的马路,看着星星点点沉睡的万家灯火,仿佛所有的孤独都缠绕在我身上,仿佛所有的悲惨都盖印在我命中。
这会儿想起来,还觉得是一场梦。
梦里那个疯婆子披头散发,泪眼模糊的对着落地玻璃反射的影子质问,究竟是哪儿做得不够好??
小时候那些声音盘旋……
妈妈说,你很聪明,就是不努力。
姑姑说,这娃脑子灵就是不好好用功。
爸爸说,你要是再加油一下,就能更好了。
奶奶说,全家就你精猴,就你偷懒。
…… 一个标签贴在我的头上,我很聪明很机灵,但是我不够用功,所有没有取得的理想成绩,是因为我“利用”了我的聪明,没有脚踏实地去做。
小时候,这个聪明机灵的标签并没有给我带来脚踏实地,反而好像“利用”这个聪明,也能完成还不错的学业。在内心是心浮气躁的,不容易沉下心去做好一件事。常常虎头蛇尾,没有耐心,懂也似而非懂。
学识里耍聪明的结果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长大成家后,曾经的标签带给我往昔的“历史教训”是,那些没有取得的成就,是因为你不够努力。
还有个声音总在说,你得好好努力,如果不好就是你的“罪过”。
我成了拼命三娘,尽管日子花团锦簇,活色生香。于我而言,总是在每夜临睡前,在大脑笔记本里写,哪儿还做得不够好,哪儿还是我处理的不妥当,哪儿是我忽略了……
陀螺,每天每刻的转,也许它觉得累,只不过它不敢停下来,停下来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我就是那只陀螺,手里握鞭嘴里念咒,不能停,不够好,不漏油…不能停,不够好,不漏油 …
昨天发生了一件小事情,事情是芝麻大的事情,却遇到我触底的点,情绪激动的开关。
我极累极疲乏极困倦的身体,需要充电,需要修养,需要调整。更需要体谅,需要安慰,需要轻轻的关上门让我安静的等待元神归位。
此时此刻,扔给我一根稻草,我都没力气捡。
可还是有人给我扔了一堆草,这活儿似乎是你该做而没做完的,是你做得不够好。
这人还是先生。我认为最体贴的先生!
我失控大哭,只有哭我才能倾泻心里所有的不满,对自己做得这么多还不够好的不满,对先生认为我不够好的不满,对未来不知道还有多少不满等着我的委屈,只有哭,无奈。甚至,恨恨的。
长恨歌唱得再千古逢绝,先生也是丢来一个不懂。
琳说,每个人都需要鼓励,鼓励自己,接纳自己,看见自己,改变自己。
第二天睡醒,太阳晒到正午,双眼充血肿胀,脸是僵的,嗓子冒烟。
家里没人,我晃晃悠悠走到餐厅喝完水。脑子里突然想起昨夜的梦。
是我吗?熟悉又陌生?
熟悉?这梦也做了多年,几个月一次,就像洪水一样定期泛滥。
陌生?在正面管教的学习里那个谦和从容的我已存在两年多了!
那情绪来得不应该吗?是我忘记藏好情绪开关键了吗?
哦!亲爱的!每一个我都是真实的我。
我回忆童年里那些认为“我只有努力做就能更好”的标签,那些捆扎在灵魂里“不好是因为你做得不够好”标签。
让我如陀螺般不敢停歇的“生命历程”,背着负担拼命旋转的念头。都是认定,不够好的责任在我。
做到多好才是好呢?生活里“理想的好”的定义是什么呢?生活里100分的标准有没有呢?是否真的生活达到100分就是幸福的生活呢?而到达幸福,我是否还有感受幸福的心呢?
其实,我已经做得很好。除了做了这么多,我要有接纳不完美的勇气,接纳生活里没有定义里的100分,接纳自己现在的样子已经是努力中最好的样子。
我已经足够好,我已经明媚如夏,我已经做了很多改变,我已经做了最好的我。
改变,一小步一小步的来。感觉好才能做的好。
我穿戴整齐,打了桃花腮涂了红唇,架着墨镜,出门。
我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买礼物,纪念我的母亲节。
我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煲电话粥,没心没肺的聊段子。
我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喝咖啡,消遣了整整一个略略炎热的初夏的下午。
我用自己的方式爱自己。接纳自己。改变自己。
撕掉标签,打开封印,好和不好,都接受,尽力就好。努力是对自己生命里走过的不枉虚度的定义,是乐于向上的积极的探索,是对美好向往的一条路径。享受过程,接受结果。
我可以继续当陀螺,我也可以选择停下来的时间 ,我告诉自己,这样的感觉真好。
晚上回家,我say嗨,抱抱孩子们,给婆婆送了母亲节礼物,然后“晾”一会儿先生。
这就是我,我的样子。
等一会儿,他睡了,我会轻轻走过去给他一个吻。
这就是我,超人归来的时刻,能做的改变。只有坚持,才能看到改变。我在鼓励咨询里看到自己一点一点地改变,慢慢地舒展,慢慢地绽放,慢慢地享受四季更迭。
一路上,我要更加爱自己,鼓励自己,你已经足够好。
爱自己的,如其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