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林肯终于忙完手中的工作,他揉了揉太阳穴,准备去休息。刚刚入睡,就被铃声吵醒了,他不情愿地接通电话,原来打电话的是一位善于钻营的人。他得知了一则消息:一位关税主管去世了。他想借此机会进军名利场,便打来电话询问林肯的意思。林肯有些不悦,但不便直接表露,他用玩笑的口吻说:“如果殡仪馆没意见,我当然不反对。”一句话让对方哑口无言,只能尴尬地笑了笑,挂了电话。
上面这个故事,就是非常书面化的故事,大量运用了一些描述性的词汇。这是一般写书、写小说的时候时比较常见的表现形式,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比较注重描写,通常需要有大量的是人物肖像描写、景物描写、动作,人物对话等。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展现人物,景物和场景,通过这些描写来烘托氛围,增加感染力。
而我们在讲故事的时候,就要减少使用这种描述性的词汇,使用三岁小孩都能听懂的话,深入浅出的说明故事的来龙去脉。我们在讲故事的时候,甚至可以把每一句话都按照自己的口语化习惯来讲,只要表明意思和观点就可以了,口语化的表达并不像写作的时候那样,它不用那么注重人物的塑造。
我一般引用、讲述一个故事会经过4个步骤:
1,看到不错的故事把它复制剪切至印象笔记,然后给它匹配一两个关键词标签,便于后期搜索调用;
2,闭上眼睛大致在头脑里面回顾一下这个故事的框架要点,而不是死记硬背。这个步骤我觉得特别重要,比多看三遍效果都好。就像放电影一样,方便把故事转化,理解成自己口语表达习惯的故事。
3,针对不明确的要点在看一眼,加深印象,而不是死记硬背故事里面的词语,尤其是一些书面用语。
4,用自己的话讲一遍。是骡子是马要拉出来遛一遛。需要加强的是语气语调,肢体动作、停顿、悬念感的运用。从演讲表达的角度来看,再好的故事顶多能占到60分钟,能不能让它达到90分以上的效果,要看你这个演员如何来编、导、演。
如何把一个简单的故事编的更有趣点儿呢? 大家可以在我公众号内回复 有趣的故事 我专门另外写了一篇文章讲这个话题。
我先试着用口语化的语言,把上面林肯总统那个故事复述一遍,大家体会一下书面语跟口语化的区别。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前美国总统林肯的故事:有一天林肯总统忙到深更半夜,已经很累了,就躺下睡了。结果刚睡着,一阵电话铃声把他给吵醒了。打电话的这个人,他的名声口碑并不太好,喜欢拍马屁、喜欢钻营。他打电话来干嘛呢?就是想找林肯总统要一个官儿来当当。问题是他要的这个职位的官员,才刚刚去世,尸体还在殡仪馆,都还没下葬呢。我们中国人讲入土为安是吧?这个也猴太急了!对吧? 所以林肯总统心里很不爽,但他还是控制住了情绪,比较委婉的拒绝了他。林肯总统说,如果殡仪馆没意见的话,那我也不反对。然后就挂了电话。
有句话我挺喜欢,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尊重你说话的权利。林肯总统不愧是表达沟通的高手,就算心里很不乐意,但他依然用委婉幽默的方式拒绝他人,值得我们学习。
我刚才这种讲法就偏口语化点儿,我会把一些比较长的句子改成比较短的句子,把一些偏书面化的语言在解释一下,把一些跟表达主题不相关的做一些取舍,逻辑不顺的做一点点补充,这样讲出来的话,就更便于听众理解和接受。
最后给大家出一个小题目,你试试看,能不能用最简单的话把诸葛亮三分天下的战略构想,用大白话把它讲清楚。
备用隆中对译文
自董卓独掌大权以来,各地豪杰同时起兵,占据州、郡的人数不胜数。曹操与袁绍相比,声望少之又少,然而曹操最终之所以能打败袁绍,凭借弱小的力量战胜强大的原因,不仅依靠的是天时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强。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三世了,地势险要,民众归附,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孙权这方面只可以把他作为外援,但是不可谋取他。荆州北靠汉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边和巴郡、蜀郡相通,这是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但是它的主人却没有能力守住它,这大概是天拿它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你可有占领它的意思呢?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自然条件优越,高祖凭借它建立了帝业。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那里人民殷实富裕,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而且声望很高,闻名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如果能占据荆、益两州,守住险要的地方,和西边的各个民族和好,又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对外联合孙权,对内革新政治;一旦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直指中原一带,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从秦川出击,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将军您呢?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天下就可以复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