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掉河里了,人的心理马上想到会被淹死,下一个反应就是要去救人。但这里还有很多信息被遮蔽,人们的潜意识没有调动这些信息。比如人怎么掉进去的?是男是女?河有多深?因为有强烈的信息占据了人们心理,就不会考虑次要信息。但当没有"有人掉进河里了"这样的信息出现时,次要信息就会浮出脑子里。比如你路过一条河,你就会想,这条河有多深?里边有鱼吗?个人心理被强烈信息占据全部内容,其他信息就被彻底遮蔽。这就使人产生片面性和狭隘的观点。
社会上有海量信息,我们所接触的信息极其少,几乎可以忽略。但对我们每个人,由知识和经验的限制,对信息的理解千差万别。你在路上看到一个熟人,或你在家里看一本书,接受到不一样的信息,所得到的经验就不一样,大脑处理的内容也不一样。遇到一个人,印象比较深,但对书里的某个情节印象就比较浅。
以上两种大脑对信息的处理,会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影响我们的行为。主要是对大脑的刺激和个人经验和知识对事物变化的反应。一个强烈的信息经过不同人就有不同的反应,公交车坠河,有人就骂女司机,结果是错误的。如果一个有知识和经验的人,就不会马上去下结论。会从各个角度调用信息进行分析,不会人云亦云地跟着起哄。同样,社会热点会掀起群体事件,一个强烈的信息会引导舆论,引起群体事件。这时就需要更强烈的信息遮蔽原来的信息,防止群体事件发生。在国内矛盾尖锐的时候,政治家会利用外部矛盾转移视线,防止内部混乱。制度的很多弊端会被单一的突出矛盾显露出来,转移公众视线会缓解社会矛盾。选举制度的政治谣言也会引导群众舆论,这些都是政治家的手腕。
作为一个普通人,在强烈信息占据自己的感官时,必须多考虑那些被遮蔽的信息,才不会上当。为什么电信诈骗会在中国的老年人群体发生?这与这一代老年人受的教育有关。这一代人普遍接受的是灌输式洗脑教育,思想狭隘,知识面窄,容易冲动,经验使他们更加固执。如果封闭起来灌输一种观点,他们很快习惯于过去的方式接受这些内容,结果是上当受骗。改变老年人的想法是困难的,必须用大量的其他信息压过原有的想法,使他们把关注点移除出去,或者增加那些被遮蔽的知识,也许能够避免上当。对于那些社会热点,还是多看少说。因为谁也不知道那些强烈的信息包含有多少其他内容。有人就是利用增加刺激吸引人们的关注达到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