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磊少
01.
越简单,越直接,越干脆的购物方式,越让人愉悦。成交的过程磨磨唧唧,拖拖拉拉,愉悦指数只会递减。想好了,看准了,直接打款发货,大家都开心。
有的人一天问一次,每次都只是在外面蹭蹭,有意思吗?
买东西本是一件轻松加愉快的事情,但往往被很多人弄得像上刑场。
极简生活的要义,就是要懂得断舍离。购物不是谈判,而是解决需求。有需求,越简单满足越好。过程太过于繁杂,只会让本来很愉悦的事情,变得让人生厌。
02.
很多人买东西,喜欢讨价还价。无可厚非。但如果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我们所耗费的时间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其实远比在讨价还价过程中消耗的时间产生的效益更大,而后者在经济学上称为“沉默成本”。
太过于纠结几块钱的“优惠”,往往使得成交过程变得冗杂。
购买行为是一个综合因素的结果,不管对于买家和卖家来说,谈单的过程都是一个心理较量的过程,卖家想多赚钱,买家想少花钱。所以双方通常都需要几轮的谈判,才能最终达成协议,促成成交。
值得一提的是,做生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除非是一锤子买卖。不然对于卖家来说,更应该追求的是口碑和服务。回购的核心不是一次赚够,而是薄利多销。所以,如何服务好客户,进而转介绍,才是重点。
而对于买家来说,物美价廉其实已经不是我们要追求的购物体验了,而应该是获得“尊贵的体验”,且是独一无二的,别的卖家给不了的。但如果是因为我们的购买行为导致失去美好体验,就得不偿失了。
03.
大多数的时候,顾客买的不是便宜,而是“贪便宜”。
针对于此,其实对于卖家而言,适当的小恩小惠更有利于成交,而不是动辄降价。降价只会让产品变得廉价,这是顾客的直接心理感受。降价并不会更好的促进成交,买涨不买跌。
所以卖家的策略,给予小当小恩小惠。
而买家也不要纠结于那些会让自己购物体验变差的小事。比如说,便宜几块钱,或者非要别人给包邮。再者询问一些无关痛痒,不影响大局的问题。
04.
看上了,钱够就买。看上了,钱不够就赚钱再买。适度消费更要理性消费。
如果看上的东西,都是讨价还价买来的,想必在收到东西的那一刻,会是贬值的。至少心里预期并不高,幸福指数也会下降。
我们都向往一种购买方式,买东西不看价格,剁手要快准狠。其实背后的生活逻辑就是你得多赚钱,而不是看上了一个东西,却发现囊中羞涩。讨价还价来的的东西,除了买的那一刻是愉悦的,其他时候并不开心。
而不管有钱还是没钱,购物都要尽可能简单干脆,拖泥带水,磨磨唧唧真的会降低愉悦指数。
05.
当然,每个人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都会不一样。有的人就是要为了几毛钱几块钱磨叽半天,我们也不能说这样不对,但如果是一个懂得提高自己生活品质的人,不会纠结于此。
给人以干脆,自己才会简单。越简单的生活,越幸福。
购物也不是上刑场,没必要为了蝇头小利,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累赘。越痛快的人,幸福指数越高。相反,越纠结的人越低。
购物的哲学,也是生活的哲学。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买东西就好好买东西,你别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