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去悉尼的飞机上,旁边坐的是一个从香港移民到澳洲很多年的大叔,他管悉尼叫雪梨。
一路上,他和我说雪梨的各种好,然后说大陆的各种不足,说他在80年代去了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但结果却很失望,贫穷,落后...
而雪梨先进,友好,公正...
我懂这种优越感,其实人都是自带的,所以没有和他过多争论。
后来在假期期间,遇到的其他移民过来的人,也多数有这种感觉。
但我深知,如若人的生存环境优越,生活条件丰裕,我们也会有心情be nice,也会愿意更加公正不自私。
我依然觉得在我大中国很好,那里有我爱的人,我爱的家,我爱的美食。
雪梨再好,可终究只是别人的城市,我们人生旅途中的一个小站台而已。
2.
走出悉尼机场的那一瞬间,看到一颗巨大的圣诞树立在广场中,节日的氛围浓厚,而我也顺利进入了度假模式。
我和P这几年约着一起旅游,已经约定成俗了。
她比我早到,在圣诞树旁边等着我,相视一笑之间,好像时间突然变得奇妙,似乎上一次我们一起在乌特勒支的城市里闲逛,也不过是昨天的事而已。
而接下来的两个星期,我们将要一起同吃同睡。是夜,她对我说,C,都说人只会和最好的朋友一起旅行,我们旅行了三次了,你是我最好的朋友。
格外感动,那一晚,睡得很踏实。
3.
为了方便,我们两放弃了开始决定的自驾游,而是基本上每个城市都跟一个特色一日游。
虽然都是上车睡觉下车拍照,泛而游之,但很适合我们。
而且发现这种一日游的团,80%都是女性朋友。
原来独自或小团体女性出游的人特别多,可能女性对于旅游这件事,比男性更执着些吧。
其实自己也知道,我们这一代的女性,变得越来越独立,对男人的依赖越来越少。
而我以为,这其实很好。
不得不说,我真的很enjoy每次和女性朋友们的出游,不管是长途还是短途,都是很开心的事情。
而在旅途上遇见的那些女人们,她们的故事都精彩纷呈。
4.
遇到一个独自旅行的日本姐姐,她说她每年都格外努力地工作,然后赚够钱就去旅行。
我们去塔斯马尼亚的时候,感觉自己到了世界最南处。至少于我而言,这是我目前到达的世界最南端。
一桌的各国姐姐们马上帮我科普,说其实世界最南端离南极最近的地方,是阿根廷的一个叫火地岛的地方。
于是大家都纷纷说火地岛是不是和塔斯马尼亚一样,日本姐姐说:我去过火地岛,那里非常漂亮,我在那里呆了两个星期,是个值得我们花很多时间呆的地方。
她说“very beautiful”的时候,眉毛向上扬着,一脸神采飞扬,我很羡慕。
5.
在墨尔本,去了一家很有格调的餐厅吃早餐,吸引我们眼球的是里面的一个亚洲服务员。
很久以前,有人说好的皮肤可以像刚剥壳的水煮蛋,我不信。
但看到那个服务员后,我信了,她的皮肤真的白的发亮,当时只想到一个词来形容,天生丽质说的应该就是她这种吧。
她来给我们送餐时,我们趁机问她是哪里人?答韩国人。
她说她原本是个空姐,三年前认识了一个澳洲的男朋友,她说想换个地方换种生活,于是随着男朋友到了墨尔本。
她说她喜欢这个城市,这里的人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她想一直留在这里。
即使她已经和那个男朋友分手了。
“他是个jerk,但我还是感激他带我来了这里。”
而我也感激她愿意在一个有雨的早上,和两个陌生女人分享她自己的故事。
6.
在阿德莱德,袋鼠岛day trip的大巴司机,他还是个邮递员,他带着我们一车人,停留在那些小镇上的邮局边,打开邮亭时,可以看到有不少信件从其中洒落到那个大大的邮袋里。
我忽然发现自己已经很久未曾提笔给爱的人寄出只言片语了。
曾经,我也会一个人找个安静的角落,用好看的信纸,写下当时的心情,折成各种样子,再小心翼翼地放进信封里,寄给远方的某个好友,然后再期盼着对方的回信。
而今,那些信还在老家的屉子里,每次回家都会找个夜深人静的时候重读一次。
而今,却再也找不到要写点什么给朋友的这种感觉了。
这是个美好的时代,也有些美好的东西在不断地流失......
7.
塔斯马尼亚的ibis酒店斜对面,有一家叫“the duke”的小酒馆,我们是因为躲雨而跑了进去,里面坐的基本上都是本地人。我们就像突然闯进了他们的世界一般。
里面供应很多种类的酒水和很少种类的食品。里面还有很棒的live music.
食物和酒水都很赞,我这个不爱吃三文鱼的人,被那天的烤三文鱼给圈粉了。
唱歌的有一个华裔男孩,声音比外表看起来浑厚很多,唱的blues很有情调。
唱完几首后,他从台下邀请了一个女孩子上台,合唱了一首情歌。那是我第一次在台下听到了爱情的味道,他和她四目相望,深情对唱,仿佛世界只剩下他们两个一样。
“他们一定是情侣!” P说。
“不能更同意!”我答。
他们不知道,这两个外地阿姨已经帮他们定好终身了...
可是,爱情有时真的能看得到听得到哦。
8.
黄金海岸之所以叫黄金海岸,可能是因为这里有澳洲最长最好看的海岸线吧。
我们那两天完全放松了,只有沙滩大海和吃吃吃。
当时有schoolist活动,时值澳洲放学季(毕业季),那里聚集了成百上千的十八岁少男少女,处处弥漫着浓浓的荷尔蒙气息,他们张扬热情,穿着极为性感的衣服彰显各自的个性,仿佛要向全世界宣布“我们成年了”一样。
晚上我们在海边吹海风聊天的时候,正说着“幸亏我们没有生女儿”的话题,两个年纪大一些女生跑来找我们说话。
那可能是我们在假期中最严肃的一次谈话,她们抛出很多深奥的问题,比如信仰,比如宗教,比如对未来的展望以及对不同文化的包容度...
那时才发现,其实我们完全多虑了,这些年轻一代的孩子们,他们完全有自己的判断能力,他们只是在该做什么事情的年龄,就做什么事情,他们不是挥霍,也不是胡来,他们只是在享受当下。
而这,是我在黄金海岸最大的收获。
嗯,我就好好地做我的中年少女吧!
9.
我们的文化差异,决定了我们的生活状态和方式,体现在一个个小细节上。
我和P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类型的人。
她外向,我内向,我之前会觉得这是个体的事。
然而不只是个体,而是大概率事件。
和P相处久了,会情不自禁地被她感染,主动和身边的人打招呼。
袋鼠岛上的游客不多,中国游客更少,除我之外,只有另外两个女生。一次我们走得很近,我情不自禁地和她们打招呼,问道:你们从哪里来?
Oops,人家根本不理我,尴尬了......
后来和P聊到这件事,她说,你们中国人一般都只和自己小范围内的人打交道啊……
貌似被说中了。
10.
P问我,下次旅游,你最想去哪里?
其实我并没有过多地想过这个问题,因为通常她想去哪里,我便随着她一起去。
愣了一下,想起三毛的一本书,里面是她去南美的游记,经历都很精彩,于是说:南美很好,要是有天能去看看会很开心。
接着又说:日本也不错,有很多漂亮的地方。
P很惊讶,说她从未想过我会愿意去日本?!
我明白她的惊讶,历史的原因让全世界人民都认为我们和日本是水火不相容。
我不懂政治,也不愿意谈政治。
历史也是我们不能遗忘的。
但回归到个人,我想是可以单纯些的,是可以抛开一些东西,只是单纯地去这个世界上的另一个地方,眼界开扩了,心态自然也就放大了。
只要一直在路上,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