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秋之夜对于福建沿海地区的居民来说并不愉快,因为因为一个西北太平洋近十年仅次于海燕的最顶级的台风就在他们不远处,这种压迫感不言而喻。
有人说,“莫兰蒂”台风威力近乎可以与“海燕”比肩,是否属实还需另做分析,但是可以肯定,闽南正面临着巨大威胁,而且恰好那天是中秋节,农历天文大潮,风雨潮三碰头威力不容小觑,台风登陆对于厦门地区人民来说如同灾难片一般。
台风指的形成于26℃以上热带洋面上的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s),常常被人们误以为是热带气旋的替称。实际上台风只是它在西太平洋和南海的称谓;而在印度洋地区被称为风暴,在大西洋和东太平洋被称为飓风。那么,有没有人思考过,为什么台风叫“台风”?
台风为什么叫“台风”?
我国为什么叫“台风”?有人认为古时的人不清楚台风的起源,以为台风是从台湾来的。还有说法认为台风是广东话“大风”的谐音等等,小编总结缘由共有以下三种:
1、“转音说”
包括三种:
一是由广东话“大风”演变而来:“台风”是一个“出口转内销”的词来的,它来自于广州话“大风”两个字的发音。当typhoon成了英语的专业名词后,返译为中文普通话,就变成了“台风”,于是大风变成“台风”;
二是由闽南话“风台”演变而来:台风的繁体字实际上是"(风台)风",大陆简化时将其也简化为"台",可以从新华字典上看到这个字。据林绍豪教授的考据,可能是从闽南语"风筛"演变而来,於鲁鼎梅重修台湾县志云:"所云台者,乃土人见飓风挟雨四面环至,空中旋舞如 “筛”,因曰风筛,谓飓风筛雨,未尝曰台风也,台音筛同台,加风作台,诸书承误。至今闽南语称台风为风台,所以这一说法较为可信;
三是荷兰人占领台湾期间根据希腊史诗《神权史》中的人物泰丰Typhoon命名。
2、“源地说”
由于台湾位于太平洋和南海大部分台风北上的路径要冲,很多台风都是穿过台湾海峡进入大陆的,所以称为台风。
3、地区不同名称不同
台风是西北太平洋沿岸国家的叫法;在大西洋、东太平洋、加勒比海地区称为飓风;在印度洋、孟加拉湾称为热带风暴;在澳大利亚称为热带气旋。
台风“莫兰蒂”称呼又是如何而来的?
解密台风命名的规则或依据:
给台风起名的初衷在于有了名字的台风更容易被关注和记住,专业机构希望因此人们能够更多地关注台风危害。
欧美国家为“飓风”命名的历史比较悠久,多用人名命名。早在18世纪,澳大利亚气象学家突发奇想,用女性的名字给台风起名,作为一种荣誉或纪念女友、妻子或受冷遇的政治家,这一做法迅速在欧美流行起来,1949年大西洋第一个飓风命名为“哈里”,因为美国总统哈里斯.杜鲁门在佛罗里达州视察。1979年“塞西尔”飓风,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使用男性名字命名。此后飓风一般男性女性名字交替使用。
而在亚太地区,中国的一贯做法是按生成的先后顺序予以编号,如6305、7811分别表示1963年第5号台风和1978年第11号台风。直到1997年,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才决定统一台风命名规则,2000年起投入使用。
目前,台风的名字,分别由WMO(世界气象组织)所属的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香港、日本、老挝、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越南这14个国家和地区各提供10个名字,总共140个台风备用名字。这140个名字分成10组,每组的14个名字,按每个成员国英文名称的字母顺序依次排列,按顺序循环使用。简而言之,台风还没生成,名字已经被起好了。140个名字循环一遍之后,又会从头再来。因此会出现今年的台风与前几年的某些台风重名的现象。
台风名字一览表:
所以从表格可以看出,“莫兰蒂”名称来源于马来西亚,它的含义是一种树。
中国原来提交的10个名字是:
富有中国传说和神话色彩的:龙王、悟空、玉兔、电母、风神;
跟台风毫不搭界的花花草草:杜鹃、海棠;
跟海洋有关的:海马、海燕。
名字淘汰机制:造成严重损失将被除名
台风的命名,多用“温柔”的名字,以期待台风带来的伤害能小些,但是世界台风委员会有一个规定,一旦某个台风对于生命财产造成了特别大的损失,那么它就会永久占有这个名字,该名字就会从命名表中删除,空缺的名称则由原提供国或地区再重新推荐。2004年的“云娜”是第一个被除名的台风名字,而我国的 “龙王”也因为造成伤害太大被除名取而代之的名字是“海葵”,这是中国大陆提供的台风名称中最先“退役”的一个名称。
最后来看看台风“莫兰蒂”后的惨烈的“厦大”校园。
台风危险,大家还是多注意防范!!
写于2016.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