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有一澳大利亚气象预报员就曾给热带气旋取过名字,而这些名字都是他不太喜欢的政治家,这样的话他就可以公开戏谑政治人物。
当然,这种传言肯定不太值得相信,那么到底为什么我们要给台风命名呢?
我们可以先搞清楚概念:什么是台风?
台风是在西北太平洋热带与副热带洋面上生成与强烈发展的中心附近风力达八级及以上(有别于台风等级)热带气旋,其影响范围是亚洲的太平洋沿岸。
另外,有哪些地区称热带气旋为台风?
一般东亚(中日韩及港澳台地区)称台风,而在菲律宾则有碧摇风一说,在印度洋地区称气旋性风暴的,而其他地区多为飓风。
这样,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台风的影响范围广,然后一些地区还可能会有不同称呼,所以在报道时难免会出现混乱的情况。比如:一个台风在中国叫蚂蚁,在菲律宾叫伊代,那么菲律宾报道就会是:碧瑶风伊代已经给我国带来严重影响,目前已造成多人伤亡,在中国就会是这样:台风蚂蚁登陆菲律宾造成多人死伤。另外在太平洋等洋面上可能会有多个风暴共存局面,这样就不得不使用代号来称呼不同台风,否则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在菲律宾以东洋面的台风已经加强为超强台风,而华南沿海一带的台风将于今天傍晚接近广东沿海,强度将维持或略有加强,而另一台风将于明天向日本九州一带沿海靠近,强度稍有加强,而菲律宾以东洋面的台风将向华东一带靠近随后转向日本与韩国。这样是不是很晕?
因此,为了避免混乱,在七十年代末,世界气象组织协调各热带气旋易发区的气象管理机构组织制定命名表并使其国际化。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中国香港举行的台风委员会第30届会议决定就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名字的建议展开研究,并指派台风研究协调小组(TRCG)研究执行的细节。经过一年的努力,TRCG提出了关于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的建议。1998年12月1日至7日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台风委员会第31届会议经过热烈讨论,同意TRCG提出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方案,决定新的热带气旋命名方法从2000年1月1日开始执行。(百度知道原文)
另外,当某个台风造成较大损失的时候,受灾国家或地区可以申请去除这个台风名字,即除名,近年除名的有:榴莲、龙王、桑美、菲特、海燕、威马逊、莫兰蒂、天鸽等。不过除名原因不仅于此,有的台风没犯什么罪也被除名,比如画眉,因为生成与发展纬度过低而除名,清松,因为名字过于吓人而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