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止观》课后感想:
在清凉老师的指点下,上止观课,总是有一种“拨开云雾见月明”“鹈鹕灌顶”的感觉。
记得老师以前多次批评我们关于“念佛”,“阿宝背书”多次告戒我们这样念佛效果非常“微弱”,试图从“量”上去做“质”的化学反应,功效非常微弱. 现在上了止观的课,更加“服气”老师的批评.
我一直认为我们平常也在做观想,也在思考“佛法” 但是我们这些“思考”都是散心的思考,也是散心的“念佛” 、看似认真,却没有做到“置心一处”!我们的念、都是“为念”而“念”,虽然不能说没有功效,但是如此相当微弱,散心的作观最多只能在文字上绕圈子.
所以老师用“以琴入道”的方法,其实就是希望我们能理解,通过弹古琴来指点我们,“一切都应自然而为之,但是要做到“人琴合一”不要“刻意的动作”,哪怕是有刻意的念头升起,那个“音”就显示刻板、造作,“音声”就失去了自然的通透的力量.
说来容易做起来了难,就算明白,也很难做到,因为我们的习气就是我们自己“最大的障碍”
当我们意识到“认真”也是会成为我们修行的障碍时,着实令人吃惊. 但是在“学习古琴”的过程中,我已经深刻体会到这种“认真”的“障碍”.
越“认真”弹出的音色越刻板”,由此我想到,念经,学佛也是如此,我们的“散心”努力并不能让我们获得脱胎换骨的变化.
如果我们把这份“认真”可以转化成“自然的力量”也就是体现出“道”那么才是另一种“真正的惊喜”
比如那天晚上念经,老师要求我们不要念快,一个字一个字要念的慢,陈雷师兄做了认真的尝试,一个字一个字的念,…就在那次我被陈雷师兄的念经所真正的“感染”,那一次我感受到老师一直强调的“置心一处”。那样的“念”才是真正的“心止于一境”那才是功夫,而只有这样的功夫才有“摄受力”
以此来反观自己那么多年的“学佛”之路,都是没有把“功夫”真正用到“家”
那么多年我都执着在了,“念不念”“念多少”里,唯独没有想到,”身,语,意,”可有一致?
我们的习气就是我们要抗争的最大的敌人,正因为有“习气”才需要有“戒”来制止,从而由内而外改变自己,而生出“定”,智慧自然升起,心性的力量也自然增长.
再一次感受到“依置善知士”的力量,也觉得无比“贵重”非常珍惜这样的学习的机会,也真正感到喜悦,学佛的道路才刚刚开始,长路漫漫,希望在老师的带领下,我能跟上老师的“心性”自己也能真正变得“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