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一本关于认知心理学的普及读物,也是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入门书。书中的许多观点新颖而深刻。作者认为,人类的大脑不是用来思考的,它的真正作用在于使你避免思考。虽然人类生来就具有好奇心,但是我们不是天生的杰出思想者,除非认知环境符合一定的要求,否则我们会尽可能地避免思考。大脑工作的一个特点,是依赖记忆的“自动驾驶”模式,而不是高度集中的思考。但学习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过程,这个过程会让大脑保持超负荷状态。尤其是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那种挫败感和疲惫感会让人感到深深的恐惧和压力。大脑的这种工作特性,具体是怎么影响到我们学习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为什么有的人就可以克服这种不适感,成为了令人羡慕的“学霸”呢?
1.为什么我们很难记住所学知识?什么才是帮助记忆的有效方式?
2.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我们理解抽象概念如此困难?
3.我们一直在否定却又离不开的“题海战术”,真的有用吗?
结合在学习中的体会,谈谈心得:
1. 记忆需要经常被调取,那些长时间不用的知识点,都会变得模糊,调取困难。
2. 最好的记忆是输出,那些频繁输出给他人的知识点,印象相当深刻,这也是我很喜欢做笔记的原因,经过了加工的认知,会变得稳定,不容易出现记忆调取困难的情况。
3. 我的一个小经验,场景式记忆,抽象记住一个东西很难,但是配合特殊场景,就容易产生较好效果。比如我在接触一个知识点的时候,正在吃喜欢的食物,有个美妙的体验,那下次这个美妙体验出现的时候,我会下意识想起关联场景的那个知识点。
4. 常用到的知识,想忘记是不容易的。熟能生巧,不但可以牢固记忆,还能产生新的体会,日常工作中的知识,那是从脑细胞到肌肉细胞的全面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