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喜马拉雅,荔枝微课,知乎,网易云课堂,唯库,千聊,十点课堂,网易云课堂,功夫财经、等等主流的平台课程发现了很多知识付费的课程,价格高的令人诧异,几节课几千块钱,这个价格等于我们学习舞蹈钢琴这些技能课的费用,甚至单价更高昂。那么知识付费究竟是怎样的?
我觉得我需要更加深入去了解知识付费这个概念。到底什么是知识付费?知识付费到底能为我带来什么实际价值?还有这里面是不是依旧大有可为…
知识付费,是骗局吗?
其实知识付费的含义很简单,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你付费,我给你知识。
首先我能够理解,所有的劳动成果都值得尊重,不管是购买货物或者是知识。只要是享用他人付出的成果,我们都理应为此买单。毕竟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就像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上乐高课、上钢琴课、看病、咨询律师,都是付费的,本质上就是购买知识。
在知识付费上我们付费的往往有两种,一种是知识本身的价值,一种是平台渠道的价值。对知识本身进行付费。比如,咨询律师、看医生。他们的知识的法条、医疗知识,在具体应用的过程属于专业知识。客户、病人为这个专业知识本身付费。另一种付费不是为知识而付费,而是对获得这些知识的渠道付费。比如,图书馆里的书中有知识,进图书馆看书,得花100元,办理借阅证,这也是知识付费。当然这两类知识付费经常是相互交错的,比如老师这个行业——一个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深入浅出的讲解的老师,他的工作中涉及的知识,不但包含学科知识本身,也包含他自己独有的,关于如何讲解的知识,也就是老师本身的教育学知识以及教学技能。他不但是知识的渠道,同时也是“如何讲解”这个知识的创造者。从知识付费的角度出发,学生不光为知识的渠道付费,也为老师的独有知识付费。学费,不仅是为了知识本身,而是为了讲解知识的劳动,也即获得知识的渠道付费。这也就是为什么名师、名校的老师授课费用那么高。
当前我国涉及知识付费的平台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在线教育。比如沪江网校、新东方、网易云课堂等;
第二,知识付费平台。比如知乎、分答、豆瓣时间、千聊、喜马拉雅FM等;
第三,专业网站的知识付费。36氪、雪球、丁香医生、餐问、问校友等。
第四,社交媒体的知识付费。微博付费问答、付费阅读、微信打赏等。
从目前知识付费的平台分类分析分析,当下的知识付费,我们首先是付的渠道费。付费一款知识付费APP,与过去订阅报纸、交学费上学、购买教材、订阅最新的付费新闻,或者我们现在为了看电视开会员订阅视频是一样的,都没有实质性区别。必须认可类似于音频类的视频类的知识付费知识付费APP,让我们在地铁上,刷牙的时候等,突破了时间地点的局限随手可以收听、收看。所以必须认可,这种转换了知识渠道的产品,在知识含量上的有无干货与否,他都提供了另一个技术支持——增加了我们接收知识底更便捷的渠道。
其次,文章的组织,材料的组织,都带有了授课人的专业性,授课老师在仔细研究受众,分析我们看不懂的或者读起来费劲的知识,然后,整理、联系热点、深入浅出,写出、体贴地读出来,转化成我们能接收的信息,让人豁然开朗,就类似于老师的专业知识,这里面包含了授课老师自己独有的知识体系,以及他如何讲解的知识。
我们必须认可,现在的知识付费APP,某种程度上,不过是以前杂志、报纸、有线电视的另一种形式。知识总是要付费的。
当然很多人认为花钱买了知识付费,到头来也得不到改变与提升,更不能实现升职加薪,获得成功,觉得知识付费就是一个骗局。
我们必须明白一点,有了知识不一定等于提升、改变与成功。获得知识只是第一步,知识只是一个充分条件,而非必然条件。学习了有用的知识,还需要领会、转化、掌握。“懂了那么多道理,还是有可能过不好一生”,学习知识只能让一个人多识记一些知识,但从来不能保证应用这些知识,改变自己、自我提升、成功、过好一生。别说每年付出的一两百块,那怕每年付出一两万,还得拼命考的北大毕业证,也不能保证人的成功与幸福。那么,为什么对知识付费要如此高要求呢?
所以,是否二手知识,是否达成提升与成功,是否有实际的效益,并不能论证知识付费项目是骗局。上了那么多年学的我们都知道咱们缺的从来不是知识而是不断吸纳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毕竟大家都是同样都是九年义务教育国家免费送知识出来的,北大清华的也凤毛麟角。
知识付费水很深
在知识付费领域有人曾经做过统计关注度最高的分别是财经、人文和个人成长三个类别其中又以财经类知识的付费意愿最高。所以大部分人之所以愿意为知识付费,要不就是为了一夜暴富或者就是为了给自我充电提高逼格。
这么一说就很明显了,知识付费针对的对象大部分还都挺高大上的,针对的人群都是财经从业人员、互联网从业者以及各类营销人群。就像罗振宇的罗辑思维,人家面向的就是各种超级客户,面对的对象要么就是所谓的成功人士,最不济也是个都市白领,对于他们而言收费只是一个基本门槛。
但是不同于罗振宇、樊登这些大咖开发的付费产品,做线上知识付费太过于简单,基本不需要什么资格审查。不同于线下教育培训中,教育部为了整顿教育培训机构的师资,要求教育培训机构的所有老师必须要有教师资格证,如果没有教师资格证的员工不能聘为学科类培训老师。
知识付费的从业人员并不需要一定的准入门槛,也没有一定的资格证书来统一规范,素质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随便一个阿猫阿狗都能开个付费课堂,只要能把你钱包里的钱忽悠出来就行。
部分内容提供者为了迎合受众群的偏好和价值观,将其知识产品过分塑形,包装成更有可能爆款的形式,导致受众在学习中逐渐走入信息孤岛。如何从水平参差不齐的内容提供者获取客观全面且专业的知识,是更值得研究的话题,也是我最近特别感兴趣的话题。
知识付费时代的正确学习姿势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学习的目标定位是什么。
在知识焦虑症的支配下,很多人容易随大流今天学这,明天学那,但发现“学完,还是解决不了焦虑。”我们都想成为更好的自己,却不知道更好的自己是什么。而这样像无头苍蝇般跟风,往往看起来很努力,但实际毫无用处。
所以,想想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罗列“这样的人”所对应的知识领域或技能,再把知识领域或技能细分成主要和次要的知识点,你需要学习的知识体系图就出来了。
第二,学习要懂问题驱动。
最好的学习,都是问题驱动式的。在接受这些新知识之前,你应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带着问题去听别人的课。边听边对照,边听边思考,再把迷惑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然后再去搜罗体系化的书籍,从中找到解决这个迷惑的原理和方法如此这样,学习才会变得高效。
第三,学习要懂系统深挖。
在这样一个知识爆炸时代,拿有限的生命去追逐无限的知识,纯粹就是在做无用功。“一味贪多求全的学习,不会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只会让你更加焦虑。真正成功的哪些人,都是在自己行业里专注只做好自己的事,经过多年沉淀,这才一鸣惊人。所以,不用羡慕那些成功的人,他只是比我们更早的专注于一个领域而已。”治疗知识焦虑的最佳方式,就是你能在某个领域上达到专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