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45分钟的学习是否高效,真的取决于课堂吗?取决于学生的认真投入和老师的全心讲授吗?是的!但今天我想从另一个角度来谈一谈!为什么有的学生高效,有的学生不高效呢?同样的时间,同样的老师,学习效果分出三六九等!为什么呢?其实是取决于课堂之外的时间。课堂之外,家庭中,生活中,行为习惯的养成,为人处事的方式,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和解决困难的方法等等。而这些来自于从小的家庭教育养成,来自于父母的言传身教和严格管教,所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养不教,父之过!一个孩子在家里不尊重父母,不听父母的话,在学校里是很难从心里尊重和真正听老师的话的!所以为人父母教育子女的责任和使命不可推卸。
智慧的父母明白教育孩子是有时机的,在教育时机之内,事半功倍,错过时机,回天无力!教育时机是0到3岁,3到6岁,6到13岁,13岁以前是孩子性情、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提升的关键期。13岁之前父母用心陪伴,耐心引导,悉心教育可为孩子奠定一生做人、为学和勇担重任的基础。13岁之后孩子可以自主学习,父母把舵引导就好!如果父母错失了对孩子13岁之前的教育,那可真就费力多,操心多,效果无几了!所以父母要终身学习并和孩子共同成长!在实践中反思,反思后再实践。
我有一个六周岁的儿子,所以谦虚的说我只是个六岁的妈妈!虽然我是心理咨询师,我是一名教师,我还是一名志愿者,我明白很多教育理念和方法,还经常给大家讲得很精彩!其实在教育自己家孩子的过程中,我也屡屡受挫,屡屡困惑!有时甚至会怀疑教育的道理和孩子的资质!直到学习了《中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也就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才深刻明白: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自己的问题!《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孩子六岁了,反映出的一些问题,如自我中心,脾气大,集中注意时间短等,恰恰是六岁之前的教育造成的。我是教育理论明白很多,但身教做得不好,生活中一放松就出于本能的惯孩子。就是自身有很多坏习气,自律不好,不坚持原则。深刻反思,是自己没长大,所以没给孩子树立好榜样!其实人一生的修行是和自己斗争,和自己的习气斗争!化掉自己好逸恶劳、好吃懒做、急功近利等等习气,点亮自己向上向善超越广大的人性光明!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家长和孩子一起诵读经典,同时家长要行经,就是实践经典!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了为人处事的道理,在适当的时候不断的印证练习,不是很快乐吗?实践中反思自己的错误之处,并在实践中改正。比如原来我和孩子在家里读诵经典,坚持的不好,孩子想玩不愿意读,我就顺着他,没有坚定。直到我发现他进步比较慢,并有坏习惯时,我才反思是我的问题,长养了他的懒惰。所以现在我每天晚上坚持和孩子读经典半小时。任凭他开始撒泼耍赖、讲条件,我如如不动坚持原则,他果真越读越好,上轨道了!
所以家庭教育的时时处处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塑造孩子!平时做得好,课堂表现就会好,平时习惯不好,课堂很难做得好!所以感恩经典给我智慧!让我在教育时机内和我的孩子共同成长!少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年养德!我要努力做一个爱学习,勇担当,勤改错的妈妈(老师),和亲爱的老师(家长)共同教育我们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