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篇并不是讨论两个搜索引擎的优劣,我相信用过两个搜索引擎后,你一定会有自己的比较,我个人建议还是用Google,原因是:
Google搜索的架构是基于知识图谱
过去,长辈总是这么说:
鼻子底下长着一张嘴呢,问呗。
可时代变了,现在应该是这样的:
问人之前不先问问 Google 是可耻的。
最近我被拉入一个微信法国留学群,抽空的话我也会回答一些朋友们的问题。有空的话我会看一下大家都问啥,问题虽然五花八门,但是绝大多数的问题,都是可以使用搜索引擎,输入关键字,之后回车或是点击搜索图标后几秒钟就会出答案。有些问题,显然已经被提问过很多次,回答问题的朋友,极具耐心回答这些已经被回答了无数次的问题。回答问题的朋友有时候会说:
我已经写过相关问题的文章,这个问题我前面已经回答过很多次了。但很多朋友依旧会说:你能不能把这个问题的链接再发一下。
微信版本升级之后,已经把相关搜索引擎以及微信内搜索功能整合在其中,也就意味着你就在微信内搜索,就可以搜索到问题的答案。
上高中的时候,我就记得当时的班主任,教数学的老师,曾经对我们说过:
遇到不会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自己先对照教材先看看有哪些知识点的盲区,之后再看看能不能通过自己解决该问题。解决以后,一定要自己动手把这些问题整理出来,并注明问题类型,通过这样的方式,是有效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案。
感谢我高中时代的数学老师,这个方法我至今都在沿用,只是我会把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放在印象笔记中,单独弄几个列表。这些年我自己其实已经给自己搭建了常见问题的数据库,其中还有解决方案或是解决思路,有的问题甚至会有几套解决方案,定期整理,把那些已经不是问题的问题剔除掉,几年下来,也算有些惊喜:
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在提升。
当我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会试图去寻找捷径,心里的想法大概是:
既然我自己解决可能需要耗费极大的精力,甚至连最终能否解决都无法判断,那么为什么要冒风险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尝试呢?还不如想想其他法子。比如绕过问题,或者将问题外包给别人。
这很聪明,很经济:用最小的代价解决手头的问题。看上去是一个寻求经济上最优解的法子。不过到底是局部最优还是全局最优呢?
“用最小的代价解决手头的问题”——这里的问题在于,难道我们计算收益的时候仅仅考虑是否解决了手头的问题吗?如果解决的过程中得到了其他的收益呢?
收益其实是这样的:
∙为了解决一个技术问题,你踏遍互联网,翻了若干教程、网站、书籍。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的同时还知道了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该到哪儿最快最有效地找到参考,你还知道了哪些网站是寻找这个领域最有价值信息的地方,你还知道了哪些书是领域内最经典的书,说不定你在到处乱撞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其他若干意想不到的收益。
∙为了解决一个内存泄漏的bug,你学习了一堆底层知识、了解了一堆调试工具、学习了若干wikipedia页面,表面上看来,仅仅为了解决这一个小bug你的时间花销未免太大了点,然而关键就在于,它的收益远远不止于解决了这一个小bug,下次你遇到任何类似的bug的时候就能够两下就解决之了。
生活或工作中,很大程度上你遇到的每个问题都不是孤立的,既然你遇到了某问题,那么很大的可能性你以后还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当然,这个说法的另一面是,也有一些问题是一锤子买卖,即以后不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因此只求速解决。不过按照我的经验这样的问题实在太少了,此外,你觉得你真的能够分辨你面对的问题是否属于这类问题吗?底线是,就算是这样的问题,你自己动手解决也能培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如果你判断它是一锤子问题,外包给别人解决,那么你就永远没机会发现这个问题背后蕴藏着哪些知识,从而也就丧失了继续进化的可能性,这样的损失到头来都是要算在自己头上的。
如果选择总是问别人的话,下次你还得继续问别人,每次直接问到问题的答案的同时意味着你永远都要靠别人的大脑来获得答案。
困难的路越走越容易,容易的路越走越难。
成长其实散落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些解决问题的高手,在之前一定也是问题重重,差别就在于他们肯花大力气,先尝试着自己动手或是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练习的多了,自然也就在问题当中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本领。
另:花一点时间掌握一下Google搜索技巧,你的搜索效率会有数倍提升,搜索精度也会大大提升。(具体的内容我不在此罗列,你可以动手🔍一下)。
禅定时刻(我是认真的并且很认真)
只要是搜索引擎能回答的,就别问别人。—— 这是现代人的最基本美德(没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