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自在睡觉
(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原作者及各位读者)
枕着论语,睡出更好的自己,这里是小梁为您带来的《睡睡平安之梁注论语》。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译:孔子说:“孟之反不喜欢夸耀自己。败退的时候,他留在最后掩护全军。快进城门的时候,他鞭打着自己的马说,不是我敢于殿后,是马跑得不快。”
01
君子可以装小人,小人不能装君子
有一天,孔子很感慨(当然,在《论语》里他每句话都很感慨),仰天长叹“孟之反不伐”。孟之反是鲁国的大夫,“伐”是自夸的意思。颜渊的志向就是“怨无伐善,无施劳”。
孔子说:“孟之反不喜欢夸耀自己做了什么丰功伟业,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
“奔而殿”的“殿”是殿后的意思。有一次齐国和鲁国打仗,鲁国败了要撤退。我们都知道打仗时,冲锋在前、撤退殿后的人是真英雄。
当时鲁国撤退,孟之反殿后,等所有人都进了城才进来,这时他策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他把安全给了别人,把危险留给自己。
所有人都知道孟之反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是真英雄,真爷们儿。但孟之反这时却挥舞鞭子打着马屁股说:“真倒霉,不是我不想逃跑,是马不跑啊。”
你瞧,他做了这样的事之后,仍然用这种方式来讲他其实没做什么。
这件事很有意思,华杉老师用了一句话来形容孟之反——“君子可以装小人,小人不能装君子”。大爷可以装孙子,孙子不能装大爷。如果你本身很有意识,向下是可以演的。有时借由某些善缘,不用表现得那么有文化,大家都知道你装傻;但如果你不懂却要装懂,就很危险了。
以前小梁恪守一个原则——作为主持人去采访专家,你的责任是代表观众提问。如果俩人搞得空对空,在很高的境界上讨论一些专门的“黑话(行业术语)”,而把观众撂在一边,这样做的确显得很高级,却不利于把专家的观点真正分享给不了解这个领域的观众朋友们,这就不好。
我记得刚开始做主持人时,带我的前辈跟我说:“永远记住,一个好的主持人是要懂得替观众提问的。”
如果你采访的所有东西都是消费者知道的,那就不值得说了。如果一位主持人不能把专家高深晦涩的东西,转化为老百姓的语言和话术,不能代表不了解这个领域的观众(听众),去提出一些貌似有点儿“傻”的问题,那就是失职。
所以这些年来,小梁每次采访专家的时候,都会想起当年前辈跟我说的话——我的责任是要完成一个连接。
02
做一个素直(朴素直接)的人,是一种最好的方式
其实,孟之反算是人间世的老司机,他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做了好事后,要学会把功劳让给别人,起码自己不居功,不占据自己做的好事和功劳。实际上这背后是一种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千万不要以为别人不知道你做了什么,其实所有人都知道。所以用低调的方式把自己做过的有价值的事抹平,也算是一种自我保护。
如果一个人只是殿了后,没有刻意说自己有多厉害,也没有刻意说“我的马不行,导致我不得不殿后”。殿完后进到城里,该饮马饮马,该磨枪磨枪,该回家陪老婆孩子就回家,我倒觉得这种做法更符合小梁心中的素人之态——连这种机心都没有,或许更好。
有一天晚上录节目时,我喝了一杯水(平时都是泡茶),感觉真甜,发现前段时间一位同学送给我的这桶水真的很好喝。以前为什么我没感受到呢?是因为把它沏成了茶。喝水的时候,什么味道都没有。现在独独来喝这杯水,留下的居然是一种滞后的甜,水没有被添加任何东西,也没有被污染。
换句话来说,小梁一直觉得,如果你身边有一个好像没什么用的人,但只要每次发生莫名其妙的事,他总能在你需要的时候出现,庆功的时候他也不喧哗,这样的人你一定要珍惜。时间长了你会发现,他在你身边是如此地让你感到安全和信任,这是一个多好的朋友啊。
对现在这样一个人人都想快速成功的时代而言,或许这并不是一个非常方便的法门。但如果你把做人、做事放在一个更长的时间周期里,或许会慢慢地了解,原来做一个素直(朴素直接)的人,是一种最好的方式。
03
保持一颗朴素的心一直往前走,提防自己的机心
庄子常常批评那些很有机心的人,但也许站在政治角度上,一个人太傻、太痴是活不下来的。
如果你想成为殿完后不需要告诉别人“我的马不行”的人,更希望做完这一切就安安静静地做应该做的事,这样的状态是自己更喜欢的,也许不错。但我要提醒你,这种状态也许真的不适合做官。
所以,我们看见孔子表扬孟之反时说“孟之反不伐”,是因为孟之反本人是在官场上做事的,他不是一个普通人,不是一个做学问的人。
如果把这段评价放在一个读书人身上,也许就不适合了。想象一下,一个很有文化的读书人,完成一副对联后说:“哎呀,不是我聪明啦,是正好旁边有本书这样说啦”(或者“这是某某告诉我的啦”)。告诉别人自己智商低、不聪明,来掩盖自己的聪明,当然也没有这个必要。
也许绝大部分时候别人不知道,也感受不出来,但有个问题——它会累积你对机心的阈值,第一次用了机心后,你觉得这样很好,下次就会多用点儿,再下次的时候会再多用点儿……用着用着就偏离了你的初心。
就像网络上流传的一个段子:“我的信鸽长途跋涉累死了,我心里很难受,想把它火化了,把它的灰洒向山川大地河流,结果烤着烤着越来越香,就买了两瓶啤酒,就着酒把它吃了。”烤乳鸽的过程才短短几分钟,我们已经改变了自己开始的想法。由此可见,事情是会异化的,我们在使用机心的这一刻,它的异化就会开始。
素直,就是保持一颗朴素的心一直往前走,提防自己的这颗机心。但孔子告诉我们:“如果你从政,必须保留这颗机心;如果你读书、做学问,又要用一种读书人的心态对自己有所要求。”
窃以为,这是一种觉悟。一个人在身上内置了几个按钮。“嘟”,启动政治家模式,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嘟”,启动读书人模式,朴素正直地读书;“嘟”,启动父亲模式;“嘟”,启动儿子模式……随时随地告诉自己,在什么样的角色里,做什么样的功课。这种自觉的状态,是一种明德的状态。
也许我们在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体会世间的种种种种。
有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有一天小梁请了一位老师给我讲中医课程,带着学生们一起听,于是我和学生们成为了同学。
上完课,我和我的同学们都对老师发表了很多赞扬、感恩、随喜赞叹。我突然意识到:哦,原来平时我装模装样地做老师,学生对我进行随喜赞叹的练习,只不过是他们在完成一个学生的角色而已,我可不能当真,否则会真以为我是他们形容的那样。只有重新做学生,习惯性地赞叹老师的时候,我才能清醒地觉察到这种状态。
觉察本身就是我们了解生活本质最好的启动开关。奇怪的是,觉察的“觉”字,也是睡觉的“觉”。
愿你在梦中保持清醒和觉察,如果你做了噩梦,能告诉自己:“这是一个梦,我要求剧情朝这个方向走。”恭喜你,你的念力、觉察力,开始成为了你的习性。
你这几天一直在思考的
一个问题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