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经典之作:自卑的我们该如何自愈且自信,创造人生意义?

作家毛姆在1915年(41岁)的时候,发表了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人性的枷锁》,书中的很多情节都是毛姆的亲身经历。

小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菲利普寻找生命意义,摆脱人性枷锁的过程。

菲利普患有腿疾,孤僻敏感。上学时,菲利普和运动少年罗斯在成为朋友之后,菲利普因为自卑,和对自己的不自信,害怕失去罗斯,于是对他产生了依赖,并且想独占友谊,以致最终两人不欢而散。

菲利普在成年后,面对爱情也同样自卑,但另一方面他又希望超越这种自卑,于是展开了一段畸形的爱恋。

而作者毛姆本人因为身材矮小,患有口吃,也很自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挣扎着。

自卑的人总是对自我和世界有更多的不确定性,不太适应别人的夸奖,对于别人的指责更是如临大敌、怀疑自我,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好意和难堪,不知道该以怎样的距离去相处,真实的自己又能袒露几分。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这本《自卑和超越》作为人类个体心理学的经典之作,研究的就是“自卑”。它能够带领我们理解自己,克服自卑,探讨并创造自己的人生的意义,是一本能够给我们正确指引、带来启发的书籍。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本书的作者是著名个体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他是现代心理学和心理疗法领域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为二十世纪三大心理学家。阿德勒曾是弗洛伊德的学生,后因为观点不同与之决裂。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因关于自卑情结的论述而知名于世,并因此对自尊及其负面补偿的问题提出了解释。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有超过300种论文和书籍,涵盖儿童心理学、婚姻、教育以及个体心理学的核心要义。

毛姆说:“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确实,阅读不仅能够庇佑我们,还可以帮助个人成长,从中我们能发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缺失了什么、又该如何靠自己的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01自卑及成因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都认可“自信的人越美”。国内的一位喜剧演员辣目洋子曾拍过一组复古写真,我虽然并不认识她,却觉得写真里的她非常美。

她虽然身材微胖,但非常有活力,那种由内而外的自信很有感染力。

辣目洋子的写真

但也有很多人并不自信,甚至有些自卑。美如林青霞读书的时候也有些自卑,认为自己并不好看。

林青霞采访截图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认为自卑是:

当有问题出现时,如果个体无法恰当地适应或应对,并且坚信他们一定没有办法解决,这就是自卑情节的表现。

自卑的表现形式很多样,害怕新的环境、人事,不知所措、哭泣逃避、降低姿态迎合他人等等。现在,一些对于外貌自卑的人,会选择整容来解决这一问题。

在自卑的表现形式中,自杀则是一种终极逃避,是对自己的自信心不足,并且畏惧着失败。

有人写过这样一句话:“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治愈。”

这句话一点也不假。自卑的开始主要受儿童时期的影响。

儿童时期会奠定一个人的世界观、生活方式等,而在这一时期,残障、被宠溺和被忽视都会造成负面的影响,使他们误解生命意义,形成错误的人生观。

 毛姆及其笔下的菲利普就是生理残疾所引起的自卑心理;留守儿童可以算是被忽视的典型,所以犯罪率居高,心理问题比较突出;我们也常说“慈母多败儿”,就是宠溺所带来的后果。

02多重影响和塑造

在孩童时期,父母、家庭、老师、学校、社会等关系和环境也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改变着孩子,并影响孩子以后的工作观、爱情观、家庭观等等。

图片来自pixabay

父母是孩子最为亲近的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被孩子看在眼中,并进行自我理解和模仿学习。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认为“在家庭生活的所有行为中,最不需要的就是权威的存在”,但在中国式家庭中,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权威的存在,以至于孩子们有时候会有不平等感,并会受此影响,产生男性钦慕、性别自卑等问题。

而在家庭中,父母之间的关系也是孩子对于合作的第一印象。父母作为孩子联系最为亲密的人,应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帮助并引导他们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初三男生付轩昂曾在节目中吐槽妈妈总让他做家务,希望妈妈不要让他再做家务了。

对此付妈妈说的是:

家务是生活的一部分,你已经长大了,你必须承担。生活也是学习的一部分,家务劳动的能力,会锻炼你的动手能力,会培养你的感恩之心,会让你有耐心有爱心。将来你的另一半也是千娇万宠的,为什么她要承担全部的家务?你现在做家务,会有责任感,你会对你的家人承担责任。

付妈妈的一番话以及良苦用心都足以体现出家庭对孩子的人格塑造和培养的重要性。

在孩子的性格、智力等发展,教育对他们的影响也非常大。在性格教育、纠正家长的错误、培养学习的兴趣、课堂里的合作和竞争等方面,老师的引导非常重要。

虽然学校被誉为“象牙塔”,但实际上,校园环境是成人社会的小小缩影,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等等,都有可能会产生问题。

比如校园霸凌,活在阴影之下的孩子们会恐惧、焦虑、抑郁,产生社交障碍,甚至造成心理创伤。

03寻找优越及创造人生意义

而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人类为了得到补偿,克服自己生理、心理方面的自卑,会转而去发展其他方面的长处,赶上或超过他人,这一心理机制被称为“自卑补偿”。

古希腊的狄摩西尼原本有口吃,并且体弱、声音小,但他坚持口含石子纠正发音,面对大海演讲,不断练习,从而成为了伟大的演说家。

自卑可以帮助我们不断成长,去寻找自身的优越感。

而在这种追寻之中,我们也会去思考人生的意义,但这是一个不能深思的问题。因为一切都没有意义,我们只是宇宙间的沙砾,在漫长的宇宙中,我们昙花一现。

可木心说:“生命好在无意义,才容得下各自赋予意义。假如生命是有意义的,这个意义却不合我的志趣,那才尴尬狼狈。”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关注他人以及合作”。这确实是一个很正面、积极、向上的人生意义。

图片来自pixabay

因为我们只能生活在这地球上,我们是群居动物,我们需要和他人相处、和自我相处。

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对人来说,最大的欢乐,最大的幸福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献给他人。”

当我们乐于奉献,并且将着眼点放在他人的身上,与之合作,我们就不再囿于自己的小小世界,我们会向外拓展和延伸。

个人觉得,自我追求的长处和奉献、关注他人以及合作如果能结合起来,真的是再好不过的一件事情了。它们会形成一个闭环,每一步都迫使我们进步,每一步都给我们带来蜕变。

漫威创始人斯坦·李去世那一天,漫威官网上放出了他生前说过的一段话:

“我曾经有点自惭形秽,因为觉得自己只是一个漫画书作者,而别的人都在建设大桥,或者从事医学职业。但是后来我意识到,娱乐是大家生活里最重要的东西之一。如果你能娱乐别人,那你在做的就是一件很棒的事。”

斯坦·李不仅做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也为读者创造了一个超级英雄宇宙,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之外拥有自己的美梦。

现如今关于原生家庭的影响有很多讨论,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在今后的关系中去多加注意、认真学习,不重蹈覆辙,给予孩子良好的生长环境。而已经被原生家庭影响了的成年人,也需要自愈。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就能给予我们一些引导,我们可以重新塑造自己,重新改变自己,让自己释怀并且变得更好。我们需要发掘培养自己的长处,并且更具勇气,去合作和奉献。

愿我们都能够成为更好的自己,创造自己生命的一种意义。


书籍信息:

书名:《自卑与超越》

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出版信息:2016-1-1 浙江文艺出版社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关于作者】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阿德勒改造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否定了弗洛伊德的泛...
    拉比rabbi阅读 5,209评论 0 6
  • 追求优越 | 如何让自卑转化为人生的动力? 核心书摘 《自卑与超越》是一本心理学的经典著作,它从人追求优越的根本欲...
    暖慧阅读 5,979评论 0 1
  • 刮了一夜大风,窗户拼哩哐啷响了一个晚上,我梦里都在担心阳台窗户被吹跑了。刮这么大风,早上起来却一点也不凉快,闷热...
    凶猛食蝇草阅读 1,904评论 0 1
  • 今天给妈妈做完艾灸,妈妈说等一会五点再烧饭,其实也就没有几分钟了,我的本意是不想烧那么早的,但是我妈妈她吃饭早...
    鑫玺海燕阅读 3,003评论 4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