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尽头的灯-极简主义
日内瓦湖上的山脉中,建成了一条很长的汽车隧道,隧道出口有世界上风景最优美的度假胜地,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游客在此处欣赏美景。因为隧道很长,工程师在入口提醒游客要开车灯,但开灯出了隧道后,部分游客忘了关车灯,导致汽车电池没电,车无法启动,游客们怨声载道。
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工程师想尽了各种解决方案,都不理想,问题变得复杂而难以解决,当然这也说明西方的思维模式及其严谨性。最后他们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在隧道尽头加一块标牌,写上:您的灯亮着么?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是处理问题的关键,这与极简主义的观点不谋而合。
你的灯亮着吗?有时我们需要搞清楚自己所面临的问题的真正所在,以便能够找到一种最为合适的方法来解决它们,走出问题的乌托邦。
《你的灯亮着吗?》作者高斯、温柏格都是学校的老师。这原本是一本写给计算机程序员们的通俗书,作者写作它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程序员们搞清楚自己所面临的问题的真正所在,以便能够找到一种最为合适的方法来解决它们。可令人吃惊的是,它出版之后,在问题解决领域迅速被人们奉为经典,“问题的真正所在”成为了当时最流行的术语,而书中所指出的问题大多是我们所困惑的。
换个角度分析问题
出现问题时,每个人看待问题的角度都会不一样,每个人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能也会不一样,有时一个问题还会引发新的问题。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还要学会从别人的角度还看问题,真正做一下 “别人”,用印第安人的说法,叫做“穿上另一个人的软皮鞋走路”。站在各个角度来看待面临的问题,以能够知道其真正所在,然后去尝试那个最能解决真正问题的方法。
什么是真正的问题
有时问题其实就是你期望的东西和你体验的东西之间的差别。每种解决方法都会带来新的问题,没有什么是一劳永逸的,我们永远都不能避开问题。问题、解决方法以及新的问题交织成一条无穷无尽的锁链。我们能期望的最好结果就是新的问题没有我们“解决了”的那个那么棘手。遇到问题时,不要轻易下结论,但是也不要忽视你的第一印象,要学会提炼问题,准确表述问题所在。
我们真的想解决问题吗?
事实上,并没有多少人真的希望他们的问题被解决。有时人们已经找到问题所在,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但就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并不一定会希望去解决问题。
改变自己
一旦你确定了问题真正从哪儿来,尤其是因为问题的根源常常在你自己身上,这时处理问题时就需要你改变自己的态度,即便遇到官僚主义、霸权主义等,也尊重他,甚至将“恶棍”想成“英雄”,激发别人的责任感、道德感,既愉悦了别人,也成就了自己,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书中最重要的13句话:
1)动手去解决问题之前,好好想想问题的来源;
2)如何站在各个角度来看待面临的问题,以能够知道其真正所在;如何去尝试那个最能解决真正问题的方法,并且时刻保持警惕心;
3)为什么不要把人们的解决方法误认为是问题的定义,更不要把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法误认为是问题的定义,特别是这个解决方法是你自己所使用的;
4)永远都不要肯定自己已经有了一个正确的定义,即使是在问题好像已经解决之后。
5)每一种解决方法都会带来新的问题;
6)问题最难以处理的部分恰恰是去意识到它们的存在;
7)在理解问题之前,至少要做好准备接受三种可能的出错情况;
8)或许还可以改变问题的表述来获得不同的解决方法;
9)当你沉迷于寻找问题定义和解决方法时,不要忘记随时都回头看看,看看自己是不是已经迷路了;
10)当别人能够很好地解决自己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要越俎代庖;
11)如果某人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他本人却并不会遇到这一问题时,那么你首先要做的就是让他也感受到这一问题;
12)不管看上去如何,人们很少知道他们要什么,直到你给了他们所需要的东西;
13)甚至,事实上,并没有多少人真的希望他们的问题被解决。
前段时间我咽痛,连续发烧十几天,却无感冒症状,看了三个三甲医院,三个主任医师,吃了一个多星期的抗生素,都无法退烧。
我从中医看到西医,从呼吸科看到耳鼻喉科,做了喉镜、常规血项,均显示正常,呼吸科让我去耳鼻喉科看,耳鼻喉科又让我去呼吸科排查。
咽部继续痛,烧还在持续中,最后烧到了39.6,不得已我办了住院手续,去医院继续排查发烧原因。在医院里,我是全身上下、里里外外都被检查了个遍。心电图;胸透;彩B:肝、胆、胰、脾、肾、子宫;血液检查:估计抽了二三十管血,检查项目超过一百项;细菌培养;登革热;免疫系统;结核;甚至连癌细胞也检查了。
后来我的咽部又开始疼了,医生才开始怀疑我是不是甲状腺的问题,一检查,果然是,这么小的病,却兜了一个大圈才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
那么我真想问医生,咽部病痛的可能性有哪几种,看来医生也得学学这本书,如何去找出“问题的真正所在”,改变思维模式,不要以固有思维方式,以为咽痛就是扁桃体发炎了。
本书通过很多小故事,让我们了解思考问题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思路,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
这不是一本好懂的书,虽然书中图文并茂,也举了很多例子,但我有时还是一头雾水。看来要想洞察书中的奥秘,学习到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智慧,改变我的生活, 还要多看几次,再慢慢体会。但无论如何,我们永远不要放弃寻求“问题的真正所在”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