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苍茫中,一对抱着婴儿的青年男女,依偎着,在黄埔江边踯躅而行,一只风筝飘在建筑大楼的上空,忽上忽下,越飘越高,渐渐消失在他们的视线里。
这是小说《北鸢》描述的最后镜头:一只风筝,一双背影,一川河流,一栋栋建筑。简简单单,数笔勾勒,却是文笙和仁桢历经时代动荡,人生沉浮,终换得幸福结局的预兆,我仿佛能看到他们隐藏在背影后面的笑容。那个时代已经过去,而未来的年华,他们会相互扶持着继续走下去,相濡以沫,执子之手共白头。
这是《北鸢》里患难与共的爱情,也是这本小说最让我动容的部分,真实而细腻。
《北鸢》以风筝为主线索,将波诡云谲的民国动荡寄予商贾世家子弟卢文笙的成长,和两个家族的命运沉浮中,书写了中国最为丰盛起伏的断代。我不太熟悉历史,但在小说字里行间的描写中却能深刻的感受到关于那个时代的风云涌起。商人,军阀,政客,戏子,文人,爱国志士等各色路人在时代的幻影中略过,有人留下重彩一抹;有人悄然登场,荒唐退却;有人似是来过,却不留下一片云彩……但这些都真真切切存在这本书里,成了时代的印记。
《北鸢》从很大程度上讲,是卢文笙一个人的成长史,却能影射那个时代千千万万个中国子民的命运史,卢冯两家的繁盛兴衰也不仅仅是两个家族的家族史,更是那个时代的宿命史,是中华民族民国时期生活的真实写照。或许我们未曾经历过战乱,不曾在战乱中求过生,那些关于战乱和逃亡的印象也只存在遥远的影像里,但那些历经坎坷的心酸,和难能可贵的温情,我们在如今的情境里也能感同身受,这或许就是一个民族的一脉相承,血液里的民族精神任其如何都不会消逝,它永远支撑着我们前进,探索。
葛亮说:“再谦卑的骨头里,也流淌着江河”,书中的众多人物,无论是卢家睦这等商贾大家,还是言秋凰这般名角,他们在面对家国动荡,命运漂浮不定之时,都始终坚守着品性格调,不失信义与良知,保持热血与希望,这是中华民族子孙最谦卑的灵魂,读罢这本书才发现,支撑他们在乱世中逢生,从容度过苦难的不是其他东西,而是我们民族骨子里最根深的文化与精神。
我是在深夜两点钟读完这小说的,合上书页,浮现在我脑海中的是一位位人物,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一个个故事,我感慨于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美好品质,一个人,即使在苦难中也不丢其根本,那便能成为永恒。卢家睦在收容孟昭德时说,长姐如母,人非草木,我卢家睦看她百年,原是分内事,这是他的义;昭如在逃难中,时时牵挂失散在人潮中的小玉母女,并派家丁四下留意寻找,这是她的善良;仁钰加入地下党派,文笙隐瞒参军,思阅传播先进思想,言秋凰不为日寇唱曲,直至最后杀日寇军官就义,这是他们的热血。国将不国何以家为?他们在时代中站立,坚守礼义;他们在时代中摇晃,谋求生存;他们在时代中探索,追求信仰……这些谦卑的灵魂里无处不流淌着大江河。
你方唱罢我登场,小说里的每一个人物交织在一起,就是一个时代的布景,每个人为了生存,为了信仰,或是其他的东西,在大大的时代里小小的挣扎,有如蝼蚁一般,跌跌撞撞,历经沧桑,最后被历史的车轮狠狠碾过,成为过眼云烟。看到最后,我方能明白作者在序言里所说的大时代,它的发展规律无人能逆转,个人的命运在时代的变迁中根本微不足道,我们都过于渺小。
在大时代里,人恰若一纸鸢,命运漂浮不定,任由其风向摆动,但人亦有自己的主心骨,只要牵着的那根线不断,顺应时代潮流,就能顺势而飞,就能在现实里安稳,觅得一线生机。这是小说给我的启示,亦是在现如今的时代里,我要懂得的道理。
“总有一方可容纳华美而落拓的断裂”,在大大的时代里小小的生存,即使是一只纸鸢,我们亦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自在的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