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在教养孩子的时候,明明知道一些不该说的话,却总是不自觉地说出了口,岂不知道,那样说的话,真的对孩子伤害太大了!
在中国的教育中,最需要教育的是父母。
一门艺术,一门技术,尚且需要几年的时间培训,才能胜任这个岗位。而当今父母这个职业却仅凭借着上一辈父母的经验就上岗了。
作为父母的我们一定要多学习!
下面分享一些父母平时伤害孩子自尊心的几句话,你中了几条呢?
1.经常和孩子说教,反复地唠叨;
警戒的口头逼逼:“「这个孩子就是不学好」.[你完蛋了]「他根本就不想改」「他正在毁掉我们这个家」”
2.经常用羞辱、愧疚感这些消极情绪作为驱动力,让孩子听话服从;
3.“我是你爸妈,你就得听我的,”用家长的权柄让孩子无条件服;
4.经常把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做横向对比,有意无意地制造落差感,让孩子觉得自己很糟糕;
5.总停留在过去,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总要把孩子的陈年旧错也翻出来念叨一遍;
孩子寻求父母的意见或帮助时,父母忽略了倾听的步骤,直接跳到给答案、给结论,甚至是教训,比如「你应该这样做」「如果你没有怎样怎样做,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了」「我早就跟你说应该这样这样做了」
6.否认孩子的感受,不把小孩子的难过、痛苦当回事;
父母应当避免:削弱孩子感受的重要性,使孩子的痛苦看起来并不重要,比如「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别人不也有这种问题么,他们怎么就没像你这样」「你操心的这些都没意义,都是些幼稚小孩的想法」。
7.缺乏共情和倾听,孩子在表达自己的烦恼和困扰时,家长跳过了共情和倾听的步骤,仅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出主意,或者一味地用自己或某某的成功案例来教育孩子;
父母过多地用自己的经历去取代孩子自身的感受和体验,比如「我不理解你为什么要害怕这种事情」「你为什么总是那么慢条斯理地不着急,我都替你着急」「不知道你什么时候才能懂事」「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早就已经如何如何」。
错误的以为:从自己的体验出发,我们当然没法理解别人,因为别人的体验和你的体验永远不会一模一样。
8.对孩子的期待不现实,比如认为说过几次的错误,孩子就完全不应该再犯。
我们大人自己有时,一个错误也同样犯了好多次。更何况他/她还是个孩子。
9.有的家长认为自己非常爱孩子,也为孩子牺牲了很多,但孩子却总是不知悔改、不懂得感恩.
错误的想法:「无论我用什么方式方法,只要我是爱孩子的,孩子早晚会接受的」[我自己的孩子,我还不了解吗?]。
应对方法:不能预设孩子的想法,要仔细倾听孩子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