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汪精卫的那个武汉政府杜撰。(汉口篇)
武汉的那些历史老街说不清也道不明。但多触动自己最深的还是汉口的那条老街。汉口的江岸区,有两条大道沿长江水而建,一条中山大道,另一条是沿江大道。在这两条大道之间,平行交叉着三条街,分别是胜利街,鄱阳街和洞庭街。而把这两大道三小街链接成网的是那八条各有特色的老路。从江汉路向右数起,依次是南京路,青岛路,天津路,合作路,兰陵路,黎黄陂路,黄兴路,车站路八条。八条路切分了三条主街,贯通了两条大道,形成了庞杂密麻的居民生活区。
我想说说那些让我怜爱的小巷,(巷一)幽深暗荡,狭窄的小巷子直通人家;(巷二)一块块长方行黑石古朴的石砖通明到路,巷子里市井摊贩,鲢子在白色的泡沫箱里游荡残喘争着最后一口气,油腻的木案板上磨刀骨肉,放在地上摆放整齐的红果绿菜任那买客左挑右选。(巷三)满墙的绿叶藤蔓把灰白色砾石的老楼严严的包裹起来。老旧的居民楼遥相而望,那石柱阳台虽小,却也不乏几盆绿油盆景来点缀。
(巷四)旧筒子楼半空某窗口下檐伸出一个U型锈红色铁架子,有两根亮黄色的竹竿搭在那铁架子上,一根竹竿上晾晒着一张发旧的白棉絮被,(那白棉絮正懒洋洋被微风轻轻吹过,从蓬松的间隙里吸收着阳光播撒的味道。)另一根则有几件湿答答皱巴巴的暗色汗衫。窗子外面的路倒宽而新,路与路阡陌通横,不像北方的胡同小巷那样羊肠曲折。
每一条都各有各自的特色。沿江大道上的江汉关(近代洋鬼子们在汉口设立的通商口岸领事馆),天津路上的十字教堂,黎黄陂路上汉口俄租界和宋庆龄旧居纪念馆。鄱阳街上的八七会议的老楼。
居民区里,天天清晨伊始,街铺的热豆浆,炸油条的味儿就往外飘。柔和碧绿的梧桐树下,凌霄花的藤蔓从一排排老楼的石灰质岩台红木窗口下延伸出来,也有的爬满了老式的红砖墙岩。穿梭漫步于此,虽没寻觅到冯骥才笔下的那个俗世奇人泥人张,但也遇见了一位精神抖擞推着小木车的老太,车上放满了贩卖的书籍杂志,包装精致的零嘴干货,手工花糕,面具,琳琅满目挤的满满的。
出了汪精卫的国民政府。沿江大道黄埔大街附近有一汉口江滩公园,公园内灌木丛任多,黑色铜雕,还有一幽深凉快的蔓帘长廊,到了长廊尽头,通往沿江的江滩步行长路,在此你眼前呈现的是一片油绿的阔草地,阔草地伊长江水而疯长,左边是横渡长江的大桥,右侧是跟着风转的巨型风帆…
伴随着船笛声的一声鸣响,那黄昏下彼岸的武昌风貌已然尽收眼底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