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断舍离就是扔东西吗?】
每次我回到家中,都有一种窒息感。崭新的房子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堆积了很多的东西。特别是妈妈患了糖尿病后,对药物的依赖非常大,加上朋友的推荐,家里堆积了大量的药品和营养品。有些药品,堆积着过了期,还舍不得扔。每次定期清理后,过了一周,家里就慢慢地恢复了原样。久而久之,我也变得麻木了。既然改变不了家人的生活习惯,那就这样吧。
也曾学习过整理房间和物品的技巧,但我发现,扔掉了无用的东西后,我还必须购买一大堆的收纳物品来对物品进行重新的整理,这在我看来,其实还是一种堆积,是一种假的“断舍离”。
阅读了《断舍离》这本书以后,我才知道,扔东西并不代表断舍离,面对堆积如山、杂乱无章的物品和房间,你对它们的态度的改变,放下对物品的执念,才是最重要的断舍离。
【二、为什么要断舍离】
《断舍离》作者山下英子是一名杂物管理咨询师。她在大学期间开始学习瑜伽,并通过瑜伽中的“段行,舍行,离行”参透了放下心中执念的修行哲学:断舍离。随后以这种概念为基础,将这项修行视为整理技巧,落实于日常生活,并提倡应用。山下老师更注重道的层面,她倡导通过身心修行,在杂物上做减法,在心灵上做加法,引导读者立足当下,积极进行身体和外界环境的流动交换,促进新陈代谢。
那么,断什么?舍什么?离什么?
断:斩“断”物欲:不买,不收取不用的东西。
舍:“舍”弃废物:处理掉堆放在家里的无用之物。
离:脱“离”执念:丢弃对物品的迷恋,脱离物欲。
作者告诉我们:断舍离就是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让人生更舒适的行为技术。换句话就是,通过收拾家里的破烂儿,也整理内心中的破烂儿,让人生变得开心的方法。
我们每个人都在有限空间、物件与人脉关系中生活,在什么样的空间消耗,用什么风格的东西,和什么样的人交往,这些构成了真实的自己。你的圈子越广,就越容易生活在别人的生活中;你需要的东西越多,就越容易迷失在物品之中。经常有人盲目攀比效仿他人的生活,或者在购物季冲动地买买买,其实这都是对自己真正的需求认知不够,心中混乱的执念往往也会映照在生活环境中。
【三、如何断舍离】
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这是一种以“物品和自己的关系”为核心,取舍选择物品的技术。你要做到的思考方式并不是“这东西还能使,所以要留下来”,而是“我要用,所以它很必要”。主语永远是自己,时间轴永远是现在。
修炼断舍离的方法
1.选择承受正确的痛苦,从痛苦中破茧成蝶
认知到自己为何不能断舍离的原因,从中找到根源,只有发自内心的作出摒弃的动作,才是真正的断舍离。
2.先有目标再有断舍离,目标无效,努力就无效
找到使你痛苦的根源,再内观自己,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为自己描绘出未来生活的蓝图,那么,当下的断舍离就有了目标。
3.升级价值判断系统,学会拒绝鸡肋
立足于当下,认清如果只是物质上的“断”和“舍”,而没有在心中确立“离”的精神高度,内心还是常常会纠结。我们买买买是为了什么?其实只是为了我们心中的不安全感,想要在能力范围内体现出抓取的执念。当你内心真正强大的时候,就是房间空无一物,只要你的内心丰盈富足,那就已经足够。
就以母亲的药品为例,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对药物的依赖感反应出她对自己的疾病的无力感,所以只有通过不断地堆积药物,让自己感觉到安全,因为随处可见的药品让她觉得她是可以被治愈的。但是,过量的服用药品,使得身体器官加以超负荷的运用,这点她是不承认的。
针对这个情况,我和母亲的主治医生做了沟通,把她囤积的药品拍了照片给医生看,请医生根据母亲的情况对药品进行分析,对多余药品的危害性做了笔记后,请医生签名确认。在权威面前,母亲终于认知到过量服用不经医嘱的药品的危害,清理掉了多余的药品。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认识到,以前的药品清理没有以人为本,只是本着扔扔扔的态度,却没有顾及到母亲的感受,使她从心理上产生无力和抗拒的行为。也因为如此,我扔完她就买,两个人玩着捉迷藏的游戏,使得整理行为成为无效的动作。
当通过主治医生的帮助使她清楚其中危害时,清理物品变得自然而然,她主动地配合我和医生,在我的帮助下将目前服用的药品进行登记,并在登记中接受我的问题:这个药品的作用?它目前对你有用吗?服用多久后感觉到改善?谁告诉你要服用这个药品的?
在清晰的表格面前,药品的功效与对她的疗效一目了然,也通过完成这张表格,她对她的疾病情况再一次有了清晰的认知。当我把表格和药品一一对照放好,请她俯瞰这些药物时,她发出了惊叹:天啊,我居然吃了这么多没有用的药品,我做了什么啊!我并没有那么多病!
当她开始有了“离”的高度后,家里的药品从满满的三大箱,变成了一个小抽屉就可以容纳。她抛开了心中对药品的执念后,精神状态更加饱满,每天不再因为错漏了吃药而烦躁,将更多的精力花在了她的精彩人生中。
【四、结语】
《老子》中第四十八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则无不为。--求学则日增,求道则日减。减之又减,终空无所有,无所有则无不所有。
想获得知识,请每天增加,想获得智慧,请每天减少。
并不是心灵改变了行动,而是行动带来了心灵的变化,断舍离,是一种动禅,是一种在当下生活中觉察自己,清理自己,从而获得处处怡然的人生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