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只活一次,活时尽兴,才能去无所羁。”——王潇
手机备忘录有个文件夹,里面收录了很多很多治愈自己的“专属鸡汤”,能量不足的时候,打开那个文件夹,一条一条地读,然后一条一条地确认,直到内心笃定。
王潇那句话,最近一直在耳边回荡:只活一次,活时尽兴,才能去无所羁……只活一次,尽兴,无羁……
于是,灵魂拷问便来了:怎样活才是尽兴的?
爱因斯坦说,问题不能由导致这个问题的思维模式去解决,最好的方式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看遍各种活法,然后选择那个最能点燃你的活法,应该就能找到答案……
逻辑好像没毛病,但是找哪些巨人,如何去找,找到了怎么看……好像又是一系列问题。
很巧的是,那天手机跳出一个通知:您预定的众独空间还未使用,请及时……不知道什么时候在家附近预定了一个小黑屋似的“沉浸式自习室”,好像是提前有预见,需要有这么一天,去小黑屋继续灵魂拷问。
那天,选择了一个相对宽敞的独立式小黑屋,准备了好笔和纸,除了桌上那盏灯,周围漆黑一片。那一刻,只有肉体可触的你和未来有着无尽可能的你,前者在向后者发问,后者在给前者画饼,中间隔着一个字和两个字的区别:信与不信。
其中坚信的是,那些站在讲台上的无数个沸点,是坚持走向远方的一个个探路灯,至于目标灯塔,我也不知道是信它在,还是不信它在。
《五种时间》里面,王潇介绍了一部即将影响她后半生的纪录片——《徒手攀登》。
影片记录的是一个真实的现代英雄故事。2017年6月,亚历克斯·霍诺德(Alex Honnold)用3小时56分钟徒手登顶美国约塞米蒂国家公园3 000英尺(约1 914米)高的酋长岩,堪称人类历史上迄今最伟大的徒手攀岩。
徒手攀岩(Free solo)就是在没有任何辅助和保护的情况下攀岩,是非常危险的极限运动,死亡率高达50%。如果不是从头到尾看完,我根本无法理解为什么有人会冒着极大生命危险去挑战这种极限运动。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事吗?
直到主人公说:“如果我有某种尽可能活下去的义务,那我应该放弃徒手攀岩。但我没感觉有这种义务。如果我不去攀岩,那就是生命中挚爱的事业破灭了。”
生命中的挚爱破灭了,独留一副皮囊,这是主人公亚克力斯所不能接受的,所以他愿意。
能确立一个魂牵梦绕、经受了意义考验的目标,并不容易。他也很幸运,那是他的灯塔。走向它之前,亚克力斯足足准备了十年。
安全感来自充分准备,训练次数和对实力的磨炼,以及对危险的了解。
信,尤为重要。
影片中有几段主人公的独白,每一段,在当时的情境下,就像一句句掷地有声的誓言,鼓舞人心。
“恐惧从来不是凭空被克服的,我们是通过训练获得实力而让恐惧逐渐缩小的。”
“任何人都可以过得轻松快乐,可只是轻松快乐,人不会进步。没有人能既过着轻松快乐的生活,还取得伟大的成就。”
“重要的是成为一名战士,具体为什么而战并不重要,这是你要走的路,你要力求做到极致。为了实现目标,你得直面恐惧,这就是勇士精神。我觉得徒手攀岩的精神,就很接近武士文化,两者都要求绝对的专注,这关于你的性命。”
再次回到小黑屋的灵魂拷问,信与不信之间,如果渗入生命,我想,我坚信无疑!因为那些沸点,终究会带你去向你的灯塔。始终坚信,微小积累,持续改变,时间看得见!